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5页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13页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2.1 人本主义理论概论 | 第20-26页 |
2.1.1 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 第20-22页 |
2.1.2 人本主义理论的内容和基本点 | 第22-25页 |
2.1.3 对人本主义的不同评价 | 第25-26页 |
2.2 人本主义理论对教育教学启示 | 第26-29页 |
第3章 传统实验和手机虚拟实验在农村地区的教学 | 第29-32页 |
3.1 传统物理实验在农村欠发达地区状况 | 第29-30页 |
3.2 农村地区在校学生手机持有状况和手机虚拟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 第30-32页 |
第4章 传统课堂教学实验与手机虚拟实验教学案例研发 | 第32-86页 |
4.1 声学部分实验 | 第32-41页 |
4.1.1 声音的产生 | 第32-34页 |
4.1.2 声音的传播 | 第34-37页 |
4.1.3 探究声音的三要素 | 第37-40页 |
4.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第40-41页 |
4.2 热学部分 | 第41-54页 |
4.2.1 凝固与熔化 | 第41-44页 |
4.2.2 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 第44-45页 |
4.2.3 碘的升华和凝华 | 第45-46页 |
4.2.4 气体扩散实验 | 第46-48页 |
4.2.5 分子热运动 | 第48-49页 |
4.2.6 物体内能的改变 | 第49-51页 |
4.2.7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 第51-53页 |
4.2.8 热机 | 第53-54页 |
4.3 光学部分 | 第54-70页 |
4.3.1 光的直线传播 | 第54-57页 |
4.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 第57-59页 |
4.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 第59-62页 |
4.3.4 光的折射 | 第62-64页 |
4.3.5 光的色散 | 第64-65页 |
4.3.6 透镜对光的作用 | 第65-67页 |
4.3.7 投影仪成像原理 | 第67-68页 |
4.3.8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第68-70页 |
4.4 电学部分 | 第70-86页 |
4.4.1 电流和电路 | 第70-71页 |
4.4.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 第71-73页 |
4.4.3 电流的测量 | 第73-74页 |
4.4.4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 第74-76页 |
4.4.5 电压 | 第76-77页 |
4.4.6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 第77-78页 |
4.4.7 电阻 | 第78-79页 |
4.4.8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 第79-80页 |
4.4.9 变阻器 | 第80-82页 |
4.4.10 电阻的测量 | 第82-84页 |
4.4.11 家庭电路 | 第84-86页 |
第5章 研究总结 | 第86-88页 |
5.1 实验中的几点收获 | 第86-87页 |
5.1.2 实验中的师生关系总结 | 第86-87页 |
5.2 存在的问题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