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1.1 研究缘由 | 第10-12页 |
1.1.1 化学概念学习的重要性 | 第10页 |
1.1.2 建构主义理论的理论依据 | 第10-11页 |
1.1.3 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要求 | 第11页 |
1.1.4 概念图技术可以诊断不良认知结构,以使概念发生转变 | 第11页 |
1.1.5 化学概念教学的现状 | 第11-12页 |
1.1.6 中学化学“电解质”相关概念的教学现状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1 文献分析法 | 第13页 |
1.5.2 文本分析法 | 第13页 |
1.5.3 个案研究法 | 第13页 |
1.5.4 教育实验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36页 |
2.1 概念图概述 | 第14-21页 |
2.1.1 概念图的界定 | 第14页 |
2.1.2 概念图起源 | 第14-15页 |
2.1.3 概念图的制作程序 | 第15-16页 |
2.1.4 概念图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2.2 概念转变概述 | 第21-31页 |
2.2.1 相异构想的界定 | 第21-22页 |
2.2.2 概念转变的界定 | 第22-26页 |
2.2.3 概念图用在概念转变中的相关问题概述 | 第26-31页 |
2.3 研究现状 | 第31-36页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2-36页 |
第3章 理论基础 | 第36-38页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6页 |
3.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36-38页 |
3.2.1 图式理论 | 第36-37页 |
3.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37-38页 |
第4章 研究的总体设计和研究的实施 | 第38-40页 |
4.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4.2 研究的总体设计 | 第38-39页 |
4.3 研究的实施 | 第39-40页 |
4.3.1 研究对象 | 第39页 |
4.3.2 研究过程 | 第39-40页 |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0-59页 |
5.1 前测诊断学生相异构想 | 第40-43页 |
5.1.1 学生相异构想统计及分类 | 第40-41页 |
5.1.2 学生相异构想分析 | 第41-43页 |
5.2 基于概念图的“电解质”概念转变教学 | 第43-48页 |
5.2.1 教材分析 | 第43-44页 |
5.2.2 学情分析 | 第44-45页 |
5.2.3 教学目标 | 第45页 |
5.2.4 教学重点、难点 | 第45页 |
5.2.5 基于概念图的概念转变教学过程设计 | 第45-47页 |
5.2.6 基于概念图的概念转变教学设计的评价 | 第47-48页 |
5.3 关于学生“电解质”概念转变的评价 | 第48-59页 |
5.3.1 定量评价 | 第48-52页 |
5.3.2 定性评价 | 第52-59页 |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