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线路交通安全设施论文

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3页
        1.1.1 绕城高速公路的特点第10-11页
        1.1.2 绕城高速公路的功能及作用第11-13页
        1.1.3 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3-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本文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基于驾驶人认知心理的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设置研究第20-35页
    2.1 绕城高速公路交通流分析第20-21页
    2.2 驾驶人对指路标志的认知分析第21-23页
        2.2.1 驾驶人对标志信息的认知规律第21-22页
        2.2.2 指路标志信息的传输过程第22-23页
    2.3 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设置中的重要原则第23-25页
        2.3.1 指路标志信息数量设计原则第23-24页
        2.3.2 四大指路信息和重要性排序原则第24页
        2.3.3 指路标志中的目的地名称设置原则第24-25页
    2.4 指路系统适用对象信息需求第25页
    2.5 绕城高速公路路网节点划分第25-28页
        2.5.1 道路信息分级第25-26页
        2.5.2 指路系统节点划分第26-27页
        2.5.3 绕城高速公路路网节点划分第27-28页
    2.6 指路标志牌面设计第28-31页
        2.6.1 版面形式的确定第28-30页
        2.6.2 版面尺寸及支撑形式的确定第30-31页
    2.7 不同节点设置位置分析第31-33页
        2.7.1 枢纽立交设置位置的确定第31-32页
        2.7.2 次枢纽立交设置位置的确定第32-33页
        2.7.3 一般立交设置位置的确定第33页
    2.8 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路网环境下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信息量分析第35-43页
    3.1 数字化交通标志应用趋势第35-37页
        3.1.1 道路编号第35-36页
        3.1.2 立交编号第36页
        3.1.3 出口编号第36页
        3.1.4 里程排序第36-37页
    3.2 指路标志信息阈值研究第37-38页
        3.2.1 信息数量过载阈值分析第37页
        3.2.2 信息质量过载阈值分析第37-38页
    3.3 路网环境下绕城高速公路指路信息分级第38-40页
        3.3.1 路网环境下指路信息分级第38-39页
        3.3.2 路网环境下绕城高速公路指路信息分级第39-40页
    3.4 不同节点版面信息量确定第40-41页
        3.4.1 枢纽立交版面信息量确定第40-41页
        3.4.2 次枢纽立交版面信息量确定第41页
        3.4.3 一般立交版面信息量确定第41页
    3.5 不同节点信息量衔接第41页
    3.6 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路网环境下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信息质量优化设计第43-51页
    4.1 优化思路第43-44页
    4.2 优化原则第44页
    4.3 绕城高速公路节点指路标志优化设计第44-49页
        4.3.1 枢纽立交节点优化设计第44-46页
        4.3.2 次枢纽立交节点优化设计第46-47页
        4.3.3 一般立交节点优化设计第47-49页
    4.4 绕城高速公路主线指路信息优化设计第49-50页
    4.5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优化设计研究第51-82页
    5.1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概况第51-52页
    5.2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的交通功能第52-54页
    5.3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现状分析第54-57页
    5.4 针对西安绕城高速公路的优化内容第57-58页
    5.5 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指路标志优化设计第58-80页
        5.5.1 枢纽立交指路标志优化设计-以六村堡立交为例第58-71页
        5.5.2 一般立交指路标志优化设计-以长安立交为例第71-80页
    5.6 优化实施效果第80-81页
    5.7 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4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82-83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附录第87-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空隙透水沥青路面路用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城市路网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