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1-12页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对增值型内部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 | 第13-15页 |
2.2 对内部审计价值增值途径的研究 | 第15-17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3 增值型内部审计分析框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8页 |
3.1 增值型内部审计涵义 | 第18-20页 |
3.1.1 增值型内部审计定义 | 第18页 |
3.1.2 增值型内部审计特点 | 第18-19页 |
3.1.3 增值型内部审计价值实现 | 第19-20页 |
3.2 增值型内部审计分析框架 | 第20-24页 |
3.2.1 内部审计目标 | 第20-21页 |
3.2.2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 第21-22页 |
3.2.3 内部审计职能范围 | 第22-23页 |
3.2.4 内部审计人力资源 | 第23页 |
3.2.5 内部审计技术实务 | 第23-24页 |
3.2.6 增值型内部审计分析框架小结 | 第24页 |
3.3 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3.3.1 对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认识不足 | 第24-25页 |
3.3.2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差 | 第25-26页 |
3.3.3 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局限 | 第26页 |
3.3.4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第26-27页 |
3.3.5 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 第27-28页 |
4 大庆油田增值型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 第28-45页 |
4.1 大庆油田内部审计定位 | 第28-29页 |
4.2 大庆油田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 第29-32页 |
4.2.1 向董事会和总经理报告的双报告制 | 第30页 |
4.2.2 分级负责制和垂直管理相结合 | 第30-31页 |
4.2.3 审计委员会、内审部门、监事会整合监督力量 | 第31页 |
4.2.4 岗位设置的创新 | 第31-32页 |
4.3 大庆油田内部审计职能范围 | 第32-37页 |
4.3.1 深化内部控制审计 | 第32-34页 |
4.3.2 广泛开展风险导向审计 | 第34-36页 |
4.3.3 积极推进效益审计 | 第36-37页 |
4.3.4 尝试开展诊断咨询审计 | 第37页 |
4.4 大庆油田内部审计人力资源 | 第37-41页 |
4.4.1 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 第37-40页 |
4.4.2 制定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制度 | 第40页 |
4.4.3 完善内部审计人员考核制度 | 第40-41页 |
4.5 大庆油田内部审计技术实务 | 第41-45页 |
4.5.1 构建内部审计流程 | 第41-43页 |
4.5.2 运用现代化审计手段 | 第43-44页 |
4.5.3 加强内部审计营销 | 第44-45页 |
5 大庆油田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思考 | 第45-49页 |
5.1 树立科学的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 | 第45页 |
5.2 重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第45-46页 |
5.3 拓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业务领域 | 第46-47页 |
5.4 优化增值型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 第47-48页 |
5.5 改善内部审计流程,更新内部审计方法 | 第48-49页 |
6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5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