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工业经济理论论文--工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财务管理与经济核算论文

关联方转让定价避税与特别纳税调整研究--以M公司企业所得税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3 述评第14页
    1.3 相关概念约定第14-15页
        1.3.1 特别纳税调整第14页
        1.3.2 反避税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5页
    1.5 创新之处第15-16页
2 避税理论基础与调整原则第16-20页
    2.1 避税理论基础第16-17页
        2.1.1 契约理论第16页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6-17页
        2.1.3 产权理论第17页
    2.2 调整原则第17-20页
        2.2.1 独立交易原则第17-18页
        2.2.2 总利润原则第18页
        2.2.3 安全港原则第18-20页
3 关联方及其企业所得税避税分析第20-28页
    3.1 关联方的判定标准第20-21页
        3.1.1 股权或债权判定法第20页
        3.1.2 管理人员实质控制判定法第20-21页
        3.1.3 核心经营或技术控制判定法第21页
    3.2 关联方避税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第21页
    3.3 关联方的主要避税方式第21-24页
        3.3.1 利用避税港避税第22页
        3.3.2 利用资本弱化避税第22-23页
        3.3.3 选择有利的组织形式避税第23页
        3.3.4 利用税收协定避税第23页
        3.3.5 利用转让定价避税第23-24页
    3.4 关联方转让定价避税具体方式第24-28页
        3.4.1 通过购销业务转让定价第24页
        3.4.2 通过有形资产的租赁转让定价第24-25页
        3.4.3 以无形资产交易的方式转让定价第25页
        3.4.4 借助融通资金转让定价第25-26页
        3.4.5 通过提供劳务避税第26-28页
4 关联方特别纳税调整分析第28-34页
    4.1 特别纳税调整事项第28-29页
        4.1.1 资本弱化管理第28页
        4.1.2 一般反避税管理第28-29页
        4.1.3 转让定价管理第29页
    4.2 关联方转让定价特别纳税调整分析第29-34页
        4.2.1 转让定价特别调整对象第29页
        4.2.2 对拟定对象避税行为审核评估第29-32页
        4.2.3 结果认定与处置第32-34页
5 案例分析第34-38页
    5.1 M 公司基本情况第34页
    5.2 M 公司避税行为分析第34-35页
    5.3 政府对 M 公司的特别纳税调整分析第35-38页
        5.3.1 确定调查对象第35页
        5.3.2 对 M 公司关联方的认定第35页
        5.3.3 转让定价调整工作第35-37页
        5.3.4 处理结果第37-38页
6 对策建议第38-42页
    6.1 遵从税制规定申请预约定价安排第38-39页
    6.2 咨询外部转让定价专家第39页
    6.3 基于整体战略制定价格第39页
    6.4 完善转让定价税制并增强可操作性第39-40页
    6.5 加强区域协作以提高税管效率第40页
    6.6 加大资源投入以提升专业化水平第40-42页
结论与不足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庆油田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
下一篇:ZXYY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