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汽车起步控制策略与TCU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原理 | 第15-16页 |
1.1.1 AMT 组成与功能 | 第15页 |
1.1.2 AMT 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2 AMT 汽车起步控制关键技术 | 第16-17页 |
1.2.1 离合器接合执行机构响应特性 | 第16页 |
1.2.2 起步过程离合器的控制 | 第16页 |
1.2.3 发动机与离合器的协调控制 | 第16-17页 |
1.3 AMT 汽车起步控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1.3.1 起步过程中离合器控制 | 第17页 |
1.3.2 控制单元集成化设计 | 第17-18页 |
1.3.3 快速原型技术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AMT 汽车起步仿真模型研究 | 第21-34页 |
2.1 发动机模型 | 第21-23页 |
2.2 离合器模型 | 第23-25页 |
2.2.1 膜片弹簧模型 | 第24-25页 |
2.2.2 扭矩传递特性 | 第25页 |
2.3 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25-27页 |
2.4 离合器自动控制系统建模 | 第27-33页 |
2.4.1 离合器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7-28页 |
2.4.2 比例流量电磁阀物理模型 | 第28-29页 |
2.4.3 电磁线圈特性模型 | 第29-30页 |
2.4.4 阀芯机械动力学模型 | 第30页 |
2.4.5 流量阀流量特性模型 | 第30-32页 |
2.4.6 油缸模型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AMT 汽车起步控制策略研究及其离线仿真 | 第34-54页 |
3.1 离合器接合位移的自动控制模块 | 第34-38页 |
3.1.1 位移增量 PID 控制器 | 第34-36页 |
3.1.2 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2 起步控制模块概述 | 第38-43页 |
3.2.1 起步控制目标 | 第38-41页 |
3.2.2 起步控制方法概述 | 第41-43页 |
3.3 起步过程离合器控制策略 | 第43-49页 |
3.3.1 起步过程中的离合器的接合过程分析 | 第43页 |
3.3.2 起步过程中离合器控制参数的选取 | 第43-44页 |
3.3.3 离合器的接合速度选取 | 第44-45页 |
3.3.4 离合器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 | 第45-49页 |
3.4 起步过程发动机控制策略 | 第49-51页 |
3.4.1 发动机目标转速的确定 | 第49-50页 |
3.4.2 发动机自校正 PID 控制策略 | 第50-51页 |
3.5 AMT 汽车起步仿真 | 第51-53页 |
3.5.1 起车过程整车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AMT 控制器开发 | 第54-65页 |
4.1 电子控制器硬件方案设计 | 第54-59页 |
4.1.1 信号说明 | 第54-55页 |
4.1.2 微处理器 | 第55页 |
4.1.3 最小系统 | 第55-59页 |
4.2 输入信号调理电路 | 第59-62页 |
4.2.1 脉冲信号调理电路 | 第59-61页 |
4.2.2 模拟量信号调理电路 | 第61页 |
4.2.3 数字信号调理电路 | 第61-62页 |
4.3 电磁阀驱动电路 | 第62页 |
4.4 CAN 总线驱动电路 | 第62-63页 |
4.5 RS232 通讯子模块 | 第63-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AMT 汽车起步测试 | 第65-70页 |
5.1 AMT 汽车起步车载试验原理 | 第65-66页 |
5.2 试验对象与设备 | 第66-67页 |
5.2.1 数据采集设备 | 第66-67页 |
5.3 AMT 汽车起步试验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