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12-14页 |
2.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1 国外研究 | 第14-15页 |
2.2 国内研究 | 第15-18页 |
3.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3.1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第18页 |
3.2 教育心理学 | 第18-19页 |
3.3 系统论 | 第19-20页 |
3.4 最近发展区 | 第20-21页 |
4.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现状调查及问题表现 | 第21-29页 |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21页 |
4.2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4.2.1 学生问卷分析 | 第21-25页 |
4.2.2 教师访谈归纳 | 第25-27页 |
4.3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问题表现 | 第27-29页 |
5.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不当的原因分析 | 第29-41页 |
5.1 教师层面 | 第29-38页 |
5.1.1 对课标差异的不能到位理解 | 第29-35页 |
5.1.2 教学认知缺少衔接 | 第35页 |
5.1.3 教学方法不恰当 | 第35-36页 |
5.1.4 教材把握不到位 | 第36-38页 |
5.2 学生层面 | 第38-41页 |
5.2.1 认知准备不充足 | 第38-39页 |
5.2.2 学习习惯不正确 | 第39-41页 |
6.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应对策略 | 第41-58页 |
6.1 认真研读课标,做好衔接准备 | 第41-44页 |
6.1.1 初中立足于词汇,高中立足于句式 | 第41-43页 |
6.1.2 初中重诵读感知,高中重研读思考 | 第43-44页 |
6.2 教学范式转型,顺利进行衔接 | 第44-51页 |
6.2.1 以衔接的观念分析学情 | 第44-45页 |
6.2.2 以语法的补充推进迁移 | 第45-46页 |
6.2.3 以积极的态度完成积累 | 第46-47页 |
6.2.4 以多元的解读促进理解 | 第47-49页 |
6.2.5 以方式的转变增强动机 | 第49-51页 |
6.3 正确把握教材,加快衔接进程 | 第51-54页 |
6.3.1 掌握教材编写的特点 | 第52页 |
6.3.2 把控教材内容的联系 | 第52-53页 |
6.3.3 做好课后习题的衔接 | 第53-54页 |
6.4 适当引导学生,促进衔接完成 | 第54-58页 |
6.4.1 转变学习方式 | 第54-56页 |
6.4.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56-58页 |
7.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一 | 第62-63页 |
附录二 | 第63-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