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粕纳豆生产工艺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绪论 | 第9-25页 |
1.1 纳豆概述 | 第9-14页 |
1.1.1 纳豆的起源与发展 | 第9-10页 |
1.1.2 纳豆芽孢杆菌 | 第10-11页 |
1.1.3 纳豆激酶 | 第11-13页 |
1.1.4 纳豆的营养价值与功能 | 第13-14页 |
1.2 花生粕概述 | 第14-17页 |
1.2.1 花生粕简介 | 第14-15页 |
1.2.2 花生粕中的营养成分 | 第15-16页 |
1.2.3 花生粕的利用现状 | 第16-17页 |
1.3 纳豆的生产工艺 | 第17-22页 |
1.3.1 纳豆生产工艺流程 | 第17-20页 |
1.3.2 我国纳豆的生产现状 | 第20-22页 |
1.4 纳豆的保存工艺 | 第22-23页 |
1.4.1 纳豆保存方法分类 | 第22页 |
1.4.2 冷藏条件对纳豆品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3-25页 |
2.高活性纳豆芽孢杆菌的筛选 | 第25-39页 |
2.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25-27页 |
2.1.1 菌种与试剂 | 第25-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1.3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2.2.1 纳豆芽孢杆菌的初筛 | 第27页 |
2.2.2 纳豆芽孢杆菌的复筛 | 第27-28页 |
2.2.3 高活性纳豆芽孢杆菌的鉴定 | 第28-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3.1 纳豆芽孢杆菌的初筛 | 第30页 |
2.3.2 纳豆芽孢杆菌的复筛 | 第30页 |
2.3.3 高活性纳豆芽孢杆菌的鉴定 | 第30-38页 |
2.4 小结 | 第38-39页 |
3.花生粕纳豆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39-65页 |
3.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39-40页 |
3.1.1 原料与试剂 | 第39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3.1.3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39-4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0-45页 |
3.2.1 纳豆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0页 |
3.2.2 纳豆激酶的测定方法 | 第40-42页 |
3.2.3 发酵效果评价指标 | 第42-43页 |
3.2.4 花生粕纳豆发酵工艺的单因素实验研究 | 第43-44页 |
3.2.5 花生粕纳豆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研究 | 第44页 |
3.2.6 大豆苷的测定 | 第44-45页 |
3.3 结果 | 第45-62页 |
3.3.1 纳豆芽孢杆菌生长曲线 | 第45-47页 |
3.3.2 尿激酶标准曲线 | 第47页 |
3.3.3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47-55页 |
3.3.4 花生粕纳豆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研究 | 第55-60页 |
3.3.5 花生粕纳豆中大豆苷含量 | 第60-62页 |
3.4 小结 | 第62-65页 |
4.花生粕纳豆保存工艺的研究 | 第65-69页 |
4.1 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65页 |
4.1.1 材料 | 第65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4.1.3 培养基的配制 | 第6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4.2.1 产品中粗菌液的提取 | 第65页 |
4.2.2 产品中活菌数的检测方法 | 第65-66页 |
4.2.3 保存工艺单因素实验 | 第66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4.4 小结 | 第67-69页 |
5.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