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页 |
| 1.3 研究方法简介 | 第11-13页 |
| 2 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24页 |
| 2.1 同伴教学法及相关概念的定义 | 第13-17页 |
| 2.1.1 同伴教学法的教育理念 | 第13-14页 |
| 2.1.2 同伴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 第14-15页 |
| 2.1.3 同伴教学法的课堂反馈方式 | 第15-16页 |
| 2.1.4 同伴教学法的课前准备指南 | 第16-17页 |
| 2.2 初中物理课标与教材分析 | 第17-24页 |
| 2.2.1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 | 第17-18页 |
| 2.2.2 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 第18-24页 |
| 3 同伴教学法在八年级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研究 | 第24-45页 |
| 3.1 同伴教学法的教学活动组织 | 第24-26页 |
| 3.2 同伴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上的实施说明 | 第26-27页 |
| 3.3 同伴教学法在物理规律课中的应用研究 | 第27-36页 |
| 3.3.1 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 第27页 |
| 3.3.2 物理规律教学的分类 | 第27-28页 |
| 3.3.3 同伴教学法在规律课上的教学实例 | 第28-34页 |
| 3.3.4 同伴教学法在规律课上的教学实例分析 | 第34-35页 |
| 本节课的反思 | 第35-36页 |
| 3.4 同伴教学法在物理概念课上的应用研究 | 第36-45页 |
| 3.4.1 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 第36页 |
| 3.4.2 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6-37页 |
| 3.4.3 同伴教学法在概念课上的教学实例 | 第37-42页 |
| 3.4.4 同伴教学法在概念课上的教学实例分析 | 第42-44页 |
| 本节课的反思 | 第44-45页 |
| 4 同伴教学法在八年级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 第45-53页 |
| 4.1 学生学的效果 | 第45-50页 |
| 4.1.1 学生课堂参与度 | 第45页 |
| 4.1.2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 第45-47页 |
| 4.1.3 学生对同伴教学的反馈 | 第47-50页 |
| 4.2 教师教的效果 | 第50-53页 |
| 4.2.1 教师课堂行为 | 第50-51页 |
| 4.2.2 教师对同伴教学的反馈 | 第51-53页 |
| 5 反思与展望 | 第53-56页 |
| 5.1 同伴教学法的反思 | 第53-54页 |
| 5.1.1 精选概念测试题 | 第53页 |
| 5.1.2 完善小组分配 | 第53-54页 |
| 5.1.3 灵活使用同伴教学,优化反馈信息 | 第54页 |
| 5.1.4 完善鼓励和处罚措施 | 第54页 |
| 5.2 同伴教学法的应用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