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农民工人际关系改善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成都K企业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6页
        1.3.1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4页
        1.3.2 国外文献综述第14-15页
        1.3.3 文献述评第15-16页
    1.4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6-17页
        1.4.1 相关概念界定第16页
        1.4.2 理论基础第16-17页
    1.5 研究设计第17-18页
        1.5.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2 研究思路第18页
    1.6 研究创新点第18-20页
第二章 农民工人际关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第20-28页
    2.1 调查对象概况第20-25页
        2.1.1 基本情况第20-21页
        2.1.2 人际关系的现状第21-23页
        2.1.3 人际需求第23-25页
    2.2 农民工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5-28页
        2.2.1 家庭环境因素第25页
        2.2.2 企业环境因素第25-26页
        2.2.3 个人因素第26-28页
第三章 农民工人际关系改善的小组工作介入第28-40页
    3.1 小组工作概况第28-30页
        3.1.1 小组活动背景第28页
        3.1.2 小组基本情况第28-29页
        3.1.3 小组活动目标第29-30页
    3.2 小组工作的方案设计与介入第30-40页
        3.2.1 小组工作方案设计第30-31页
        3.2.2 小组工作介入第31-37页
        3.2.3 小组工作评估第37-38页
        3.2.4 小组工作总结第38-40页
第四章 农民工人际关系改善的个案工作介入第40-52页
    4.1 案例背景第40页
    4.2 问题界定第40页
    4.3 原因分析第40-41页
    4.4 服务目标与计划第41页
        4.4.1 服务目标第41页
        4.4.2 服务计划第41页
    4.5 服务过程第41-48页
        4.5.1 建立专业关系阶段第41-43页
        4.5.2 提供专业服务阶段第43-47页
        4.5.3 巩固提升阶段第47-48页
    4.6 .效果评估与跟进服务第48-52页
        4.6.1 效果评估第48-50页
        4.6.2 跟进服务第50-52页
第五章 反思与建议第52-57页
    5.1 反思第52-55页
        5.1.1 理论层面第52页
        5.1.2 方法层面第52-53页
        5.1.3 操作过程层面第53-54页
        5.1.4 社工角色层面第54-55页
    5.2 建议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第59-63页
    附录1 农民工人际关系调查问卷第59-61页
    附录2 访谈提纲第61-62页
    附录3 小组满意度评估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压力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下一篇:社会工作介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干预研究--以上海市S福利院平板电脑学习小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