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体的教育技术学科知识库构建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本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一、 本体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二、 本体在学科领域中的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三、 教育技术学中本体的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第四节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本体相关理论及关键技术 | 第14-23页 |
第一节 知识库技术 | 第14-15页 |
一、 知识及知识类型 | 第14页 |
二、 知识的形式化表示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本体基础理论 | 第15-16页 |
一、 本体的概念 | 第15页 |
二、 本体的分类 | 第15-16页 |
三、 本体的表示 | 第16页 |
第三节 本体的技术介绍 | 第16-19页 |
一、 本体构建的原则 | 第16-17页 |
二、 本体的构建工具 | 第17页 |
三、 本体的描述语言 | 第17-19页 |
第四节 知识库与本体 | 第19-21页 |
一、 本体知识库 | 第19-20页 |
二、 本体在知识库中的作用 | 第20页 |
三、 知识库与本体的关系 | 第20-21页 |
第五节 语义网与本体 | 第21-23页 |
一、 语义与语义网 | 第21页 |
二、 语义万维网的框架 | 第21页 |
三、 本体的语义联想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本体的构建方法 | 第23-29页 |
第一节 本体建构方法综述 | 第23-26页 |
一、 本体构建的主要方法 | 第23-26页 |
二、 本体构建的方法总结 | 第26页 |
第二节 改进的本体建模方法—循环综合法 | 第26-28页 |
一、 明确本体的应用范围 | 第26-27页 |
二、 已有本体的复用 | 第27页 |
三、 分析本体 | 第27页 |
四、 本体设计 | 第27页 |
五、 本体评价 | 第27-28页 |
六、 本体细化 | 第28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知识库本体的构建 | 第29-48页 |
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知识组织 | 第29-30页 |
一、 教育技术学科特点 | 第29页 |
二、 教育技术学科知识组织特点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知识库本体的准备 | 第30-31页 |
一、 本体构建工具的选择 | 第30页 |
二、 教育技术学知识库本体建构方法 | 第30-31页 |
三、 教育技术学知识库本体的描述语言选取 | 第31页 |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知识库本体构建的详细过程 | 第31-47页 |
一、 问题的定义阶段 | 第31页 |
二、 领域本体需求分析 | 第31页 |
三、 本体的复用 | 第31-32页 |
四、 核心本体的建立 | 第32-43页 |
五、 本体的进化及评价 | 第43-44页 |
六、 本体的存储 | 第44-47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教育技术学知识库本体的查询与语义推理 | 第48-55页 |
第一节 OWL 本体的查询 | 第48-49页 |
一、 本体查询语言 | 第48页 |
二、 SPARQL[44] | 第48-49页 |
第二节 语义推理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技术 | 第49-51页 |
一、 描述逻辑 | 第49页 |
二、 描述逻辑的推理 | 第49页 |
三、 推理规则 | 第49-51页 |
第三节 语义推理的设计及实现 | 第51-54页 |
一、 非单调规则的设计 | 第51-54页 |
二、 语义推理的实现 | 第5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第一节 工作总结 | 第55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