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页 |
二、研究综述及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三、研究目标意义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5-25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一) 脑科学理论 | 第15页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必要性分析 | 第16-17页 |
(一)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 | 第16页 |
(二)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反思 | 第16-17页 |
(三) 高考全国卷的新要求 | 第17页 |
第三节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可行性分析 | 第17-25页 |
(一) 思维导图能有效的记笔记并且制作简单 | 第17-20页 |
(二) 有利于整合高中历史主干知识 | 第20-21页 |
(三) 有利于落实历史学科能力培养 | 第21-22页 |
(四) 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 第22页 |
(五) 有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实践应用 | 第25-39页 |
第一节 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中的实践应用 | 第25-31页 |
(一) 以专题为基本单位,由点到线,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 第25-26页 |
(二) 以历史阶段为单位,建立横向知识体系 | 第26-29页 |
(三) 以主题为单位,实现历史知识纵向联系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思维导图在解答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实践应用 | 第31-36页 |
(一) 在问答式材料解析题的应用 | 第31-33页 |
(二) 在全国卷开放题的应用 | 第33-36页 |
第三节 思维导图作为课堂笔记来运用 | 第36-39页 |
(一) 有利知识的储存与记忆 | 第36页 |
(二) 有利知识的检索和提取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教与学过程的实践 | 第39-49页 |
第一节 课前自主建构把握学情 | 第39-40页 |
第二节 课堂灵活运用提高效率 | 第40-47页 |
(一) 课堂建构,成果分享 | 第40-43页 |
(二) 展示结构,激发思维 | 第43-46页 |
(三) 课堂提问,复习反馈 | 第46-47页 |
第三节 课后完善结构强化记忆 | 第47-49页 |
(一) 完善思维导图,固化成果 | 第47页 |
(二) 遵循记忆规律,强化记忆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高三历史复习应用的实验研究 | 第49-57页 |
第一节 实验设计 | 第49页 |
第二节 实验实施 | 第49页 |
第三节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7页 |
(一) 实验前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二) 实验后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三) 考试成绩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四) 实验中学生访谈 | 第55-57页 |
第五章 问题与改进 | 第57-61页 |
第一节 学生应用问题 | 第57页 |
(一) 制作不当费时 | 第57页 |
(二) 没有很好利用 | 第57页 |
第二节 教师应用的问题与改进 | 第57-58页 |
(一) 把思维导图当作板书 | 第57页 |
(二) 教师反馈不及时 | 第57-58页 |
第三节 思维导图应用历史学科的局限与改进 | 第58-61页 |
(一) 思维导图弱化了细节知识 | 第58页 |
(二) 历史的时序性遭到削弱 | 第58-59页 |
(三) 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增加记忆 | 第59页 |
(四) 缺乏相应的评价系统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61页 |
二、实验反思 | 第61-63页 |
附录1 | 第63-65页 |
附录2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