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7-8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9-10页 |
1.3.2 案例分析法 | 第10页 |
1.3.3 归纳法 | 第10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4.1 关于概念图的研究 | 第10-12页 |
1.4.2 关于概念图的评价研究 | 第12-13页 |
1.4.3 关于概念图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13-16页 |
第2章 概念图的基本理论 | 第16-23页 |
2.1 概念图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2 概念图的基本结构 | 第17-18页 |
2.3 概念图的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2.3.1 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2.3.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21页 |
2.3.3 认知同化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利用概念图组织教学 | 第23-35页 |
3.1 利用概念图组织教学的基本价值 | 第23-25页 |
3.1.1 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 第23-24页 |
3.1.2 促进教师的教学 | 第24页 |
3.1.3 利于学生自我评价 | 第24-25页 |
3.2 利用概念图组织教学的基本特征 | 第25-30页 |
3.2.1 结构性 | 第25-26页 |
3.2.2 关联性 | 第26-27页 |
3.2.3 简洁性 | 第27-28页 |
3.2.4 多样性 | 第28-30页 |
3.3 利用概念图组织教学的基本流程 | 第30-35页 |
3.3.1 选择知识范围 | 第30-31页 |
3.3.2 厘清概念层次 | 第31页 |
3.3.3 添加连接符 | 第31-32页 |
3.3.4 完善概念图 | 第32-35页 |
第4章 基于概念图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 第35-63页 |
4.1 基于概念图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 | 第35-43页 |
4.1.1 教材分析 | 第35-36页 |
4.1.2 学情分析 | 第36-37页 |
4.1.3 基于概念图的教学设计 | 第37-39页 |
4.1.4 教学案例分析 | 第39-43页 |
4.2 基于概念图的《梯形的认识》教学 | 第43-56页 |
4.2.1 教材呈现与分析 | 第43-44页 |
4.2.2 学情分析 | 第44-48页 |
4.2.3 基于概念图的《梯形的认识》教学活动设计 | 第48-52页 |
4.2.4 教学案例分析 | 第52-56页 |
4.3 基于概念图的《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 第56-63页 |
4.3.1 教材分析 | 第56页 |
4.3.2 学情分析 | 第56-57页 |
4.3.3 基于概念图的《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 第57-60页 |
4.3.4 教学案例分析 | 第60-63页 |
第5章 基于概念图的小学数学教学建议 | 第63-70页 |
5.1 概念感知教学建议 | 第63-65页 |
5.1.1 借助具体事物学习新概念 | 第63-64页 |
5.1.2 借助已有概念感知新概念 | 第64-65页 |
5.2 概念巩固教学建议 | 第65-70页 |
5.2.1 系统整合归纳 | 第66-67页 |
5.2.2 分析概念异同 | 第67-68页 |
5.2.3 增加具体情节 | 第68-70页 |
第6章 反思与展望 | 第70-73页 |
6.1 研究不足 | 第70-71页 |
6.1.1 案例数量不足 | 第70页 |
6.1.2 缺少实践经验 | 第70页 |
6.1.3 应用范围狭窄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6.2.1 扩展应用范围 | 第71页 |
6.2.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第71-72页 |
6.2.3 应用于学生自我评价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附件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