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高三物理复习课分层教学理论基础 | 第15-27页 |
2.1 分层教学 | 第15-17页 |
2.1.1 分层教学的含义 | 第15页 |
2.1.2 分层教学的内涵解读 | 第15-17页 |
2.2 教学模式理论 | 第17-20页 |
2.2.1 教学模式的含义 | 第17-18页 |
2.2.2 教学模式的结构 | 第18-19页 |
2.2.3 教学模式的特点 | 第19-20页 |
2.3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2.4 掌握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2.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2.6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3-24页 |
2.7 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 | 第24-25页 |
2.8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 第25-27页 |
第3章 高三物理复习课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研究 | 第27-41页 |
3.1 学生分层的策略 | 第27-29页 |
3.1.1 学生分层的原则 | 第27-28页 |
3.1.2 学生分层的依据 | 第28页 |
3.1.3 学生分层 | 第28-29页 |
3.2 高三物理复习分层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29-31页 |
3.2.1 班级总体目标要求 | 第30页 |
3.2.2 各层次的教育教学目标 | 第30-31页 |
3.3 高三物理复习分层教学的操作程序 | 第31-36页 |
3.3.1 分层备课 | 第31-32页 |
3.3.2 分层授课 | 第32-34页 |
3.3.3 分层作业 | 第34-35页 |
3.3.4 分层辅导 | 第35页 |
3.3.5 分层考试 | 第35-36页 |
3.4 分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 第36-38页 |
3.4.1 学生 | 第36-37页 |
3.4.2 教师 | 第37页 |
3.4.3 师生关系 | 第37-38页 |
3.3.4 媒体资源 | 第38页 |
3.5 学生评价分层策略 | 第38-41页 |
3.5.1 过程性评价 | 第38-39页 |
3.5.2 阶段性评价 | 第39页 |
3.5.3 个别性评价 | 第39-41页 |
第4章 高三物理复习课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 第41-78页 |
4.1 实践研究设计 | 第41-42页 |
4.1.1 实践研究的目的 | 第41页 |
4.1.2 实践研究对象 | 第41页 |
4.1.3 实验过程 | 第41-42页 |
4.2 教学示例 | 第42-75页 |
4.2.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轮考点梳理 | 第42-53页 |
4.2.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一轮考点梳理 | 第53-64页 |
4.2.3 电磁感应——第二轮专题复习 | 第64-75页 |
4.3 实验效果 | 第75-78页 |
4.3.1 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 第75-76页 |
4.3.2 测试的成绩分析 | 第76-78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78-79页 |
5.1 结论 | 第78页 |
5.2 思考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