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全民创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成都为实地调研对象的创业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10-13页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家政策的调整第10页
     ·促进实现充分就业的客观要求第10-11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造成的影响第11-12页
     ·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第12页
     ·发展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要求第12-13页
   ·研究思路第13-14页
     ·结构框架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要点和创新点第14-17页
     ·要点第14-16页
     ·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创业理论与文献综述第17-25页
   ·基本概念第17-20页
     ·创业的概念第17-18页
     ·本文所涉及的子概念第18-20页
   ·创业及其相关理论第20-23页
     ·现代创业学理论第20-21页
     ·市场经济学理论第21-22页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第22页
     ·管理学理论第22页
     ·制度经济学第22-23页
   ·文献综述第23-25页
     ·创业对经济增长的意义第23页
     ·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第23-24页
     ·当前“全民创业”活动综述第24-25页
第三章 我国创业活动的历史进程第25-33页
   ·三次创业高潮第25-28页
     ·1979--1984 年第一次创业高潮第25-27页
     ·1987--1992 年第二次创业高潮第27-28页
     ·1993 年到上世纪末第三次创业高潮第28页
   ·2000 年来以创新为主题的创业活动分析第28-29页
     ·从全员创业活动指数量化我国当前的创业活动第28页
     ·创业类型转变第28-29页
     ·创业环境、机会和能力的改善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3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业活动的具体情况第29-30页
     ·创业环境转变和国家政策的调整第30-32页
     ·我国创业活动的独特性表现第32-33页
第四章 不同创业主体的特征分析第33-38页
   ·创业主体分类第33-36页
     ·改革开放初期创业的个体工商户第33-34页
     ·国企管理者和知识分子第34页
     ·政府官员第34-35页
     ·大学生创业群体——以清华园为代表第35-36页
   ·创业人群的基本特征第36-38页
     ·行业经验第36页
     ·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人力资本)第36-37页
     ·社会网际资本第37-38页
第五章 “全民创业”开展的现状—以成都市为例第38-47页
   ·当前成都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第38-40页
     ·成都市经济形势第38页
     ·成都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第38-40页
     ·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对创业活动的影响第40页
   ·“全民创业”活动实地调研和分类数据第40-47页
     ·调研方法设计第40-41页
     ·对三类有效问卷分析的结果第41-44页
     ·综合分析创业主体的人口学特征第44-47页
第六章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分析与“全民创 业”形成的实际问题第47-56页
   ·“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基本框架和实施内容第47-48页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基本框架第47页
     ·实施内容第47-48页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第48-49页
     ·创新型社会的发展要求第48页
     ·重视非公有制在现实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第48-49页
   ·各地在推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政策时出现的问题第49-56页
     ·创业主体的选择第50-51页
     ·资金来源成为创业的限制瓶颈第51-52页
     ·创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贫乏第52-53页
     ·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和针对性薄弱第53-54页
     ·扎堆“创业”将增加市场风险,势必导致弱势中小企业在盲目竞争中遭到淘汰第54页
     ·政府规划创业和行政进入壁垒导致的问题第54-56页
第七章 对策建议第56-60页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切实有效的保护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紧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第56-57页
     ·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的经济制度第56页
     ·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56页
     ·企业是市场竞争主体的核心第56-57页
   ·准确定位并扶持合适的创业主体,加强创业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第57-58页
     ·准确区分定位劳动力资源第57页
     ·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创业优势第57-58页
   ·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财政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 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有效保证创业资金的来源第58页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创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第58-59页
     ·把创业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第58页
     ·重点培养创业精神第58-59页
     ·加强创业相关培训力度第59页
   ·加强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历第64-65页
附录第65-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产业集群视角下的成都高新区发展研究
下一篇:经营制度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