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国文古八课》编写特色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1-14页
    一、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页
    三、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国文百八课》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4-21页
    一、语文课程标准引领编写方向第14-17页
        (一) 1904—1949年间语文课程标准的演变第14-15页
        (二) 1932年《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引领第15-17页
    二、教材编审制度多元第17-18页
    三、叶圣陶、夏丐尊契合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第18-21页
        (一) 叶圣陶、夏丐尊的教育实践第18-19页
        (二) 叶圣陶、夏丐尊对语文教育的见解第19-21页
第二章 《国文百八课》的编写特色(上)第21-37页
    一、提纲挈领的“文话”第21-24页
        (一) 层次递进,先易后难第22-24页
        (二) 语言深入浅出、有特色第24页
    二、学以致用的“文选”第24-31页
        (一) 文质兼美是准则第27-29页
        (二) 选文文体类型齐全第29-31页
    三、“文法”与“修辞”第31-35页
        (一) “文法”的脉络作用第34页
        (二) “修辞”求更好第34-35页
    四、温故知新的“习问”第35-37页
第三章 《国文百八课》的编写特色(下)第37-43页
    一、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第37-39页
        (一) 《国文百八课》内容体系的进步性第37-38页
        (二) 《国文百八课》内容体系的实用性第38-39页
    二、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第39-43页
        (一) 《国文百八课》编排体系的科学化第40-41页
        (二) 《国文百八课》编排体系的人性化第41-43页
第四章 《国文百八课》的局限性第43-47页
    一、“习问”人文性的缺失第43-45页
    二、助读系统的缺失第45-47页
结语《国文百八课》的启示第47-50页
    一、对当下语文教材编写的启发第47-48页
    二、对当下作文教学的启发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小人物形象研究--以2007年人教版为例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材的教诲功能与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