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城轨列车空调能耗预测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空调系统能耗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6-23页 |
2.1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6页 |
2.2 列车车厢负荷对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 | 第16-20页 |
2.2.1 车厢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 第16-17页 |
2.2.2 列车车体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 第17-18页 |
2.2.3 车内热扰 | 第18-19页 |
2.2.4 新风 | 第19页 |
2.2.5 太阳辐射 | 第19-20页 |
2.3 列车空调系统自身状况对其能耗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1 制冷机组 | 第20页 |
2.3.2 空调系统末端 | 第20-21页 |
2.4 影响空调系统能耗的一些其他因素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标准气象参数的确定与列车空调负荷计算 | 第23-54页 |
3.1 标准气象参数的确定 | 第23-24页 |
3.1.1 “平均月”的初选方法 | 第23页 |
3.1.2 “平均月”的最终判据 | 第23-24页 |
3.2 列车空调负荷的计算 | 第24-28页 |
3.2.1 通过非透明围护结构的得热量形成的冷负荷 | 第24-26页 |
3.2.2 通过透明围护结构的得热量形成的冷负荷 | 第26-27页 |
3.2.3 车内机电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 第27-28页 |
3.2.4 新风负荷 | 第28页 |
3.2.5 车内人员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 第28页 |
3.3 以重庆市为例计算其列车空调负荷 | 第28-47页 |
3.3.1 太阳辐射热的计算 | 第29-34页 |
3.3.2 通过列车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 第34-36页 |
3.3.3 列车内人员的散热量 | 第36-43页 |
3.3.4 城轨列车内机电设备的散热量 | 第43页 |
3.3.5 新风负荷 | 第43-44页 |
3.3.6 列车空调总的冷负荷 | 第44-47页 |
3.4 南方城市城轨列车的负荷特征分析 | 第47-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城轨列车空调系统能耗的计算与预测方法 | 第54-73页 |
4.1 城轨列车空调系统性能系数COP的计算 | 第54-62页 |
4.1.1 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因素 | 第54页 |
4.1.2 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对制冷性能系数的影响 | 第54-60页 |
4.1.3 实际蒸发器(冷凝器)进口空气温度对制冷机性能系数的影响 | 第60-62页 |
4.1.4 负荷率对制冷机组性能系数的影响 | 第62页 |
4.2 城轨列车空调系统能耗的计算 | 第62-67页 |
4.3 城轨列车空调系统空调季预测能耗的误差验证 | 第67-71页 |
4.3.1 城轨列车空调系统空调季预测能耗的误差分析 | 第67页 |
4.3.2 城轨列车空调系统空调季预测能耗的误差值计算 | 第67-71页 |
4.4 城轨列车空调系统空调季能耗的预测方法 | 第71-72页 |
4.4.1 本论文所述预测方法的特点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