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卫生调查与统计论文

基于EEG/ERP的3D电视健康评估特征参数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1-12页
缩略词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2 研究内容第15页
    1.3 论文架构简介第15-16页
    1.4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介绍第17-27页
    2.13D成像技术及应用第17-19页
        2.1.13D成像原理第17-19页
        2.1.23D显示技术第19页
    2.2 脑电信号概述第19-21页
        2.2.1 大脑皮层分区第19-20页
        2.2.2 脑电信号的特征波段第20-21页
        2.2.3 观看 3D电视产生疲劳的机理第21页
    2.3 事件相关电位概述第21-25页
        2.3.1 P300第22-23页
        2.3.2 视觉诱发电位第23-24页
        2.3.3 事件相关电位的提取第24-25页
    2.4 统计学分析原理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实验数据采集第27-35页
    3.1 实验设备第27-29页
        3.1.13D显示设备第27页
        3.1.2 软件系统第27-28页
        3.1.3 美国Neuroscan的EGI脑电仪第28-29页
    3.2 实验准备第29-32页
        3.2.1 志愿者筛选第29页
        3.2.2 实验环境第29-30页
        3.2.33D影像素材第30-32页
    3.3 实验方案第32-34页
        3.3.1 长时影片观看前后的EEG第32页
        3.3.2 短时影片观看前后的EEG第32-33页
        3.3.3 基于P300的人体健康参数研究第33页
        3.3.4 基于VEP的人体健康参数研究第33-34页
        3.3.5 方案总结第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5-51页
    4.1 EEG数据预处理第35-36页
        4.1.1 Matlab预处理第35页
        4.1.2 Curry软件预处理第35-36页
    4.2 特征波提取计算第36-38页
        4.2.1 疲劳因子第36-38页
        4.2.2 重心频率第38页
    4.3 诱发电位数据提取第38-45页
        4.3.1 P300第39-41页
        4.3.2 视觉诱发电位第41-45页
    4.4 主观反馈结果第45-48页
        4.4.1 主观问卷第46-47页
        4.4.2 不适按键第47-48页
    4.5 3D电视健康评估特征参数第48-50页
        4.5.1 深度信息与疲劳的关联第48-49页
        4.5.2 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第49页
        4.5.3 P300的健康评估特征参数第49页
        4.5.4 诱发电位的健康评估特征参数第49-50页
        4.5.5 其它因素对疲劳的影响第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51-53页
    5.1 本文工作总结第51页
    5.2 创新点第51-52页
    5.3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附录一 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第59-60页
附录二 主观问卷一第60-61页
附录三 主观问卷二第61-62页
附录四 主观问卷三第62-63页
附录五 主观问卷四第63-65页
附录六 实验知情书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R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
下一篇:海南糙海参(Holothuria scahra)的配子发生及繁殖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