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制造企业研发人员的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3-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5-16页
        1.2.1 国外研究第15页
        1.2.2 国内研究第15-16页
        1.2.3 研究评述第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本文创新之处第17-18页
2 动态宽带薪酬相关理论第18-34页
    2.1 薪酬第18-21页
        2.1.1 薪酬的含义第18页
        2.1.2 薪酬结构第18-19页
        2.1.3 薪酬公平第19-20页
        2.1.4 薪酬功能第20-21页
    2.2 动态宽带薪酬第21-26页
        2.2.1 动态宽带薪酬的内涵第21-23页
        2.2.2 动态宽带薪酬的作用第23-24页
        2.2.3 动态宽带薪酬与宽带薪酬的比较第24-26页
    2.3 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第26-30页
        2.3.1 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含义第26-28页
        2.3.2 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考量要素第28-30页
    2.4 激励理论第30-34页
        2.4.1 需要层次理论第30页
        2.4.2 期望理论第30-31页
        2.4.3 双因素理论第31-32页
        2.4.4 公平理论第32-34页
3 我国制造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与问题第34-39页
    3.1 我国制造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第34-35页
        3.1.1 薪资结构单一第34页
        3.1.2 缺乏先进薪酬管理理念第34页
        3.1.3 岗位设计不科学第34页
        3.1.4 工作分析不合理第34页
        3.1.5 企业绩效观念淡薄第34-35页
        3.1.6 薪资制度设计不合理第35页
    3.2 我国制造企业研发人员薪酬管理的问题第35-36页
        3.2.1 薪资增长途径单一第35页
        3.2.2 奖金与绩效不挂钩第35-36页
        3.2.3 过渡关注短期激励第36页
        3.2.4 难以满足员工需求第36页
    3.3 我国制造企业研发人员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第36-37页
        3.3.1 薪酬缺乏战略规划第36页
        3.3.2 对人力资本重要性认识不足第36-37页
        3.3.3 缺乏现代薪酬管理理念第37页
        3.3.4 对薪酬的作用认识不足第37页
    3.4 我国制造企业研发人员实施动态宽带薪酬的意义第37-39页
        3.4.1 满足员工对薪酬的多层次需求第37页
        3.4.2 发挥绩效的激励作用第37-38页
        3.4.3 有利于提升企业业绩第38-39页
4 制造企业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设计第39-48页
    4.1 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设计条件第39-40页
        4.1.1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第39页
        4.1.2 企业文化的支撑第39页
        4.1.3 知识型的员工队伍第39页
        4.1.4 高素质的薪酬管理队伍第39-40页
    4.2 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设计原则第40-41页
    4.3 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设计流程第41-45页
        4.3.1 职位分析和岗位设计第41-43页
        4.3.2 职位评价第43-44页
        4.3.3 薪酬调查第44页
        4.3.4 薪酬分级与定薪第44-45页
        4.3.5 绩效考核第45页
        4.3.6 薪酬方案的实施和调整第45页
    4.4 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设计要素第45-46页
        4.4.1 可变薪酬与基本薪酬的比例第45页
        4.4.2 员工的重要性第45页
        4.4.3 企业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第45页
        4.4.4 工作岗位第45-46页
    4.5 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模型设计第46-48页
        4.5.1 基于岗位的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第46页
        4.5.2 基于绩效的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第46页
        4.5.3 基于岗位与绩效的动态宽带薪酬体系模型第46-48页
5 制造企业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应用第48-52页
    5.1 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应用条件第48-49页
        5.1.1 成熟的管理队伍及完善的规章制度第48页
        5.1.2 扁平化的组织架构第48页
        5.1.3 积极参与型的管理风格第48-49页
        5.1.4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及管理体系第49页
    5.2 动态宽带薪酬体系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第49-50页
        5.2.1 保证薪酬管理体系平稳过渡第49页
        5.2.2 明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第49-50页
        5.2.3 控制薪资总额成本第50页
        5.2.4 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第50页
    5.3 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应用策略第50-52页
        5.3.1 科学进行岗位评价第50-51页
        5.3.2 合适的薪酬浮动范围第51页
        5.3.3 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第51-52页
6 案例分析——H制造企业研发人员的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第52-62页
    6.1 H企业概况第52-53页
        6.1.1 H公司概况第52页
        6.1.2 H公司组织结构及人员结构第52-53页
    6.2 H企业研发人员的薪酬体系的诊断第53-55页
        6.2.1 研发人员加薪通道单一第53-54页
        6.2.2. 薪资结构和比例不合理第54页
        6.2.3 考核和激励效果不明显第54页
        6.2.4 员工薪资与企业效益关联较小第54-55页
    6.3 H企业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优化方案第55-60页
        6.3.1 H企业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适用性第55页
        6.3.2 H企业动态宽带薪酬体系设计原则第55-56页
        6.3.3 H企业动态宽带薪酬体系设计流程第56-60页
    6.4 H企业动态宽带薪酬体系的实施策略第60-62页
        6.4.1 做好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第60-61页
        6.4.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第61页
        6.4.3 强化薪酬管理者能力第61页
        6.4.4 建立动态薪酬调控机制第61-6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2-65页
    7.1 主要结论第62-63页
    7.2 研究不足第63页
    7.3 研究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个人简历第69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石油进口安全评价及预警机制研究
下一篇:M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