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论 | 第18-19页 |
|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9-21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1.3.2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 1.4 创新之处 | 第21页 |
| 1.5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21-22页 |
| 2 性别工资差距的基本理论 | 第22-28页 |
| 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23页 |
| 2.2 拥挤理论和职业隔离 | 第23-24页 |
| 2.3 歧视理论 | 第24-26页 |
| 2.3.1 个人偏见歧视 | 第24-25页 |
| 2.3.2 统计性歧视 | 第25-26页 |
| 2.4 补偿理论 | 第26-2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性别工资差距的分解方法 | 第28-35页 |
| 3.1 性别工资差距的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 | 第28-29页 |
| 3.2 性别工资差距的Cotton分解方法 | 第29-30页 |
| 3.3 性别工资差距的Neumark分解方法 | 第30-31页 |
| 3.4 性别工资差距的Brown分解方法 | 第31-32页 |
| 3.5 性别工资差距的非参数分解方法 | 第32-3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中国性别工资差距的测度与分解分析 | 第35-49页 |
| 4.1 数据来源 | 第35页 |
| 4.2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35-39页 |
| 4.3 性别工资差距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42页 |
| 4.4 性别工资差距的非参数分解 | 第42-4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5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 5.1 结论 | 第49-50页 |
| 5.2 政策建议 | 第50-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