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凌叔华与京派关系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1-16页
    一、研究现状第11-14页
    二、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一章 凌叔华的京派渊源第16-40页
    第一节 京派的简要概述第17-20页
    第二节 凌叔华与京派的师承脉络第20-27页
        (一)与周作人的师徒恩怨第20-24页
        (二)自由主义文学流派的过渡第24-27页
    第三节 凌叔华与京派文人的交往第27-40页
        (一)文学沙龙与京派文人的聚合第27-29页
        (二)京派刊物的约稿与编辑第29-31页
        (三)“大公报文艺奖金”及文选活动第31-32页
        (四)京派文艺批评的审美认同第32-34页
        (五)辅友扶新,为京派续传人脉第34-40页
第二章 凌叔华对京派的传承第40-59页
    第一节 理论喉舌——对京派文学观的传承第40-47页
        (一)独立自由的文学吁求第40-43页
        (二)“人性”标准的聚焦第43-45页
        (三)开放宽容的健全文学观第45-47页
    第二节 创作实践——小说中的“京派”色彩第47-59页
        (一)城乡二元对立中的人性关怀第47-52页
        (二)古典审美情结下的抒情写意第52-59页
第三章 凌叔华对京派的贡献及发展第59-82页
    第一节 编辑与翻译:为京派开疆拓土第59-70页
        (一)主编“现代”,振兴华中文艺第59-62页
        (二)翻译与创作,推动京派的外传第62-70页
    第二节 凌叔华对京派文学的发展第70-82页
        (一)女性、儿童、自然:人性关怀的三位一体第70-76页
        (二)“以画入文”:绘画话语在创作中的展示第76-78页
        (三)心理写实:中国的曼殊斐尔第78-82页
结语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1页
致谢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90年代以来“红色经典热”现象研究
下一篇:先秦两汉神仙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