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 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活动类型研究 | 第11-12页 |
(二) 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原因研究 | 第12-14页 |
(三) 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反馈研究 | 第14-15页 |
(四) 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研究 | 第15-17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 告状 | 第17页 |
(二) 幼儿告状行为 | 第17-19页 |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 第19-23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三) 研究工具 | 第20-22页 |
(四) 研究过程 | 第22-23页 |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3-36页 |
(一) 3-6岁幼儿告状行为发生的活动类型分析 | 第23-26页 |
(二) 3-6岁幼儿告状行为的起因分析 | 第26-31页 |
(三) 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反馈方式分析 | 第31-36页 |
六、3-6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 | 第36-40页 |
(一) 3-6岁幼儿告状行为呈现出一定的年龄特点 | 第36-37页 |
(二) 3-6岁幼儿告状行为具有明显的活动类型差异且自由活动发生率最高 | 第37-38页 |
(三) 因嫉妒、报复他人引起的告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 第38页 |
(四) 3-6岁幼儿告状的起因以资源占有问题和维护规则居多 | 第38页 |
(五) 教师的反馈方式直接影响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率 | 第38-40页 |
七、教育建议 | 第40-46页 |
(一) 根据告状的活动类型采取相应措施 | 第40-42页 |
(二) 教师树立正确的理念,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 | 第42-45页 |
(三) 根据大中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