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3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一、研究师幼互动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 | 第13-14页 |
二、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是保证数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 第14页 |
三、研究者的兴趣以及实践需要 | 第14-15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 第15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5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5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 第15-16页 |
二、师幼互动 | 第16页 |
第四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23-28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30-38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第31-35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第六节 研究过程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的结果 | 第38-47页 |
第一节 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表现 | 第38-44页 |
一、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在三大领域上质量中等 | 第38-39页 |
二、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在10个维度上质量中等 | 第39-42页 |
三、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得分的频率分布较为集中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得分的相关性 | 第44-47页 |
一、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师幼互动得分在三大领域上呈显著相关 | 第44-45页 |
二、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师幼互动得分在10个维度上相关性程度不同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第47-76页 |
第一节 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特点 | 第47-62页 |
一、教师的敏感性一般,忽视了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个别化引导 | 第47-51页 |
二、教师提供的数学活动材料比较丰富,幼儿兴趣较大 | 第51-55页 |
三、教师在数学活动中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但反馈质量一般43 | 第55-57页 |
四、教师语言示范作用有限,不利于幼儿数学语言和思维发展 | 第57-62页 |
第二节 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62-76页 |
一、幼儿园的数学教学环境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 | 第62-63页 |
二、幼儿的人格和早期数学学习经验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 | 第63-66页 |
三、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 | 第66-73页 |
四、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 | 第73-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6-85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76页 |
一、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总体质量中等 | 第76页 |
二、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呈现多元化特点 | 第76页 |
三、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 第76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76-83页 |
一、幼儿园要完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数学教研与培训活动64 | 第76-77页 |
二、教师要在数学活动中树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 | 第77-78页 |
三、教师要提高数学活动中的敏感性,关注幼儿的需求 | 第78-80页 |
四、教师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数学教学内容 | 第80-81页 |
五、教师要丰富数学领域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和反思能力 | 第81-8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83-85页 |
一、研究的不足 | 第83-84页 |
二、研究的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附录 | 第92-95页 |
后记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