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中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序言 | 第8-17页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8-9页 |
1.理论依据及意义 | 第8页 |
2.政策依据及意义 | 第8-9页 |
3.实践依据及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国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2.国内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3.国内外已有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2.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3.访谈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17-22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课堂 | 第17页 |
2.问题行为 | 第17-18页 |
(二)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1.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2.研究工具 | 第19-20页 |
3.研究程序 | 第20-22页 |
二.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 | 第22-58页 |
(一)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的调查与分析 | 第22-25页 |
1.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的调查 | 第22-23页 |
2.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的分析 | 第23-25页 |
(二)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类型的确定与分析 | 第25-32页 |
1.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类型的因素分析 | 第25-31页 |
2.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类型的效度分析 | 第31页 |
3.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类型的信度分析 | 第31-32页 |
(三)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58页 |
1.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2.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角色差异分析 | 第34-36页 |
3.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绩差异分析 | 第36-38页 |
4.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学生自我归因差异分析 | 第38-58页 |
三.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原则 | 第58-65页 |
(一)以人为本原则 | 第58-62页 |
1.公平对待,不歧视、不放弃 | 第58-59页 |
2.因材施教、因时制宜 | 第59-62页 |
(二)刚柔并济原则 | 第62-64页 |
1.规则立在先,形式多样化 | 第62-63页 |
2.规则以外,发扬民主 | 第63-64页 |
(三)多方合作原则 | 第64-65页 |
1.校内合作,统一思想 | 第64页 |
2.校外合作,家校共识 | 第64-65页 |
四.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案例与分析 | 第65-69页 |
(一)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案例呈现 | 第65-67页 |
(二)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案例分析 | 第67-69页 |
五.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