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第2章 伴有新能源的船舶电力系统各部分建模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光伏阵列和MPPT控制建模 | 第17-21页 |
2.3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建模 | 第21-24页 |
2.4 并网逆变器建模 | 第24-28页 |
2.5 柴油发电机组建模 | 第28-29页 |
2.6 船舶电力系统负荷建模 | 第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飞轮储能系统的建模及充放电控制 | 第31-41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储能方式的对比与应用分析 | 第31-35页 |
3.2.1 各种储能方式的特点与对比 | 第31-33页 |
3.2.2 飞轮储能的应用 | 第33-35页 |
3.3 飞轮储能系统的建模与充放电控制 | 第35-40页 |
3.3.1 飞轮储能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3.3.2 飞轮储能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第36-38页 |
3.3.3 飞轮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策略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伴有新能源特性的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41-59页 |
4.1 系统整体结构 | 第41-42页 |
4.2 引入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仿真分析 | 第42-52页 |
4.2.1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情况下的分析 | 第43-44页 |
4.2.2 负荷变化情况下的分析 | 第44-45页 |
4.2.3 光照突变情况下的分析 | 第45-48页 |
4.2.4 船舶摇摆情况下的分析 | 第48-52页 |
4.3 同时引入风光发电系统的稳定性仿真分析 | 第52-57页 |
4.3.1 风力发电系统接入情况下的分析 | 第52-53页 |
4.3.2 变风速情况下的分析 | 第53-54页 |
4.3.3 光照和风速同时变化情况下的分析 | 第54-56页 |
4.3.4 风光系统同时退出运行情况下的分析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光伏发电在大型油船上应用的节能减排评价 | 第59-77页 |
5.1 评价对象的特点分析 | 第59-60页 |
5.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0-66页 |
5.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60-61页 |
5.2.2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和指标内涵 | 第61-66页 |
5.3 评价模型与计算方法 | 第66-73页 |
5.3.1 基于AHP- Fuzzy Method的评价模型 | 第66-69页 |
5.3.2 评价模型数据分类 | 第69-73页 |
5.4 评价案例分析 | 第73-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