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北京地铁站点空间的色彩美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视角第8-9页
    1.3 研究目的第9-10页
    1.4 研究意义第10页
    1.5 研究对象第10-11页
    1.6 研究现状第11-12页
    1.7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8 研究框架第13页
    1.9 本章小结第13-14页
第2章 北京地铁站点空间色彩调研第14-29页
    2.1 北京地铁站点空间色彩发展概况第14-15页
        2.1.1 第一阶段:色彩的单一化第14页
        2.1.2 第二阶段:色彩的多元化第14-15页
        2.1.3 第三阶段:色彩的个性化第15页
    2.2 调研的范围第15-16页
        2.2.1 宏观层面,北京城市色彩的总基调第15-16页
        2.2.2 中观层面,地铁站点周围色彩环境第16页
        2.2.3 微观层面,地铁站点内部色彩调研第16页
    2.3 简约朴实的色彩设计——以地铁1号线、2 号线为例第16-18页
        2.3.1 色彩运用的时代特点第16-17页
        2.3.2 色彩运用的实用功能第17-18页
    2.4 地域色彩与国外借鉴——以地铁5号线、10 号线、奥运支线等线为例第18-23页
        2.4.1 地域色彩的凸显第18-19页
        2.4.2 色彩的功能发挥第19-20页
        2.4.3 色彩标准化的运用第20-22页
        2.4.4 色彩人性化的觉醒第22-23页
    2.5 时代特色与个性发展——以地铁4号线、6 号线、7 号线、8 号线等线为例第23-27页
        2.5.1 现代材料与色彩第23-24页
        2.5.2 色彩运用的多元化第24-26页
        2.5.3 色彩运用的个性化第26-27页
    2.6 北京地铁站点空间色彩的影响因素第27-28页
        2.6.1 社会政治因素第27页
        2.6.2 北京城市定位第27页
        2.6.3 材料的发展第27-28页
        2.6.4 公众的审美第28页
    2.7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北京地铁站点空间色彩的美学特征第29-39页
    3.1 色彩的文化性第29-30页
        3.1.1 色彩的历史性第29页
        3.1.2 色彩的地域性第29-30页
        3.1.3 色彩的象征性第30页
    3.2 色彩的视觉性第30-32页
        3.2.1 色彩的信息性第31页
        3.2.2 色彩的识别性第31-32页
    3.3 色彩的艺术性第32-34页
        3.3.1 整体色彩的和谐第33页
        3.3.2 局部色彩的丰富第33-34页
    3.4 色彩的伦理性第34-36页
        3.4.1 色彩的情感表现第34-36页
        3.4.2 色彩的道德教化第36页
    3.5 色彩的技术美第36-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北京地铁站点空间色彩的美学思考第39-48页
    4.1 北京地铁站点空间色彩的美学启示第39-41页
        4.1.1 地域与人文的和谐第39页
        4.1.2 以人为本的色彩功能第39-40页
        4.1.3 主题鲜明的色彩线路第40-41页
    4.2 北京地铁站点空间色彩的美学反思第41-43页
        4.2.1 站点空间的色彩污染第41-42页
        4.2.2“快餐式”的色彩装饰第42页
        4.2.3“断裂式”的色彩主线第42-43页
    4.3 北京地铁站点空间色彩规划的美学建议第43-45页
        4.3.1 加强色彩的管理与规划第43-44页
        4.3.2 把握色彩的推陈与出新第44-45页
        4.3.3 增加公众参与与决策第45页
    4.4 国外地铁站点空间的色彩美学借鉴第45-47页
        4.4.1 斯德哥尔摩地铁站点空间第45-46页
        4.4.2 莫斯科地铁站点空间第46-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1页
    5.1 结论第48页
    5.2 展望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中文著作第51页
    相关文章第51-52页
    学位论文第52页
    外文译著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焊接影响的偏心支撑钢框架改进式耗能梁段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北京颐和园景桥的美学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