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内著作的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内论文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1 相关对象的界定 | 第1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创新点 | 第1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6 论文框架图 | 第11-13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北京颐和园景桥的历史文化背景 | 第14-27页 |
2.1 颐和园的历史发展 | 第14-15页 |
2.1.1 翁山西湖 | 第14页 |
2.1.2 清漪园始末 | 第14-15页 |
2.1.3 颐和园重建 | 第15页 |
2.2 颐和园中景桥的文化基础 | 第15-18页 |
2.2.1 颐和园的布局特征 | 第15-16页 |
2.2.2 颐和园的文化思想 | 第16-17页 |
2.2.3 颐和园与景桥的关联性 | 第17-18页 |
2.3 颐和园中景桥的现状 | 第18-26页 |
2.3.1 景桥的类型 | 第20-23页 |
2.3.2 景桥的分区特点 | 第23页 |
2.3.3 景桥承载的文化信息 | 第23-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北京颐和园景桥的美学特征 | 第27-40页 |
3.1 颐和园中景桥体现的意境美 | 第27-29页 |
3.1.1 意境美的概念 | 第27页 |
3.1.2 诗情画意 | 第27-28页 |
3.1.3 空间的虚实 | 第28-29页 |
3.2 颐和园中桥体现的美善合一 | 第29-33页 |
3.2.1 美善合一的概念 | 第29页 |
3.2.2 饰以比德 | 第29-32页 |
3.2.3 艺以表德 | 第32页 |
3.2.4 寓传美善 | 第32-33页 |
3.3 颐和园中桥体现的和谐美 | 第33-35页 |
3.3.1 和谐美的概念 | 第33页 |
3.3.2 景桥与环境 | 第33-34页 |
3.3.3 景桥与人 | 第34-35页 |
3.4 颐和园中桥体现的造型美 | 第35-37页 |
3.4.1 造型美的概念 | 第35页 |
3.4.2 点的表现 | 第35-36页 |
3.4.3 线的结合 | 第36页 |
3.4.4 面的形成 | 第36-37页 |
3.4.5 体的造型 | 第37页 |
3.5 颐和园中桥体现的功能美 | 第37-39页 |
3.5.1 功能美的概念 | 第37页 |
3.5.2 景桥的功能和功能美的形成 | 第37-38页 |
3.5.3 景桥的功能美属性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北京颐和园景桥的美学价值 | 第40-52页 |
4.1 美学价值的基本概念 | 第40页 |
4.2 颐和园中景桥的历史美学价值 | 第40-42页 |
4.2.1 历史美学的概念 | 第40页 |
4.2.2 历史的社会美 | 第40-41页 |
4.2.3 历史的艺术美 | 第41-42页 |
4.2.4 历史的自然美 | 第42页 |
4.3 颐和园中景桥的伦理美学价值 | 第42-43页 |
4.3.1 伦理美学的基本概念 | 第42页 |
4.3.2 等级秩序的伦理美 | 第42-43页 |
4.3.3 礼仪教化的伦理美 | 第43页 |
4.4 颐和园中景桥的政治美学价值 | 第43-45页 |
4.4.1 政治美学的基本概念 | 第43页 |
4.4.2 颐和园的政治美学价值 | 第43-44页 |
4.4.3 颐和园中景桥的政治美学价值 | 第44-45页 |
4.5 颐和园中景桥的艺术美学价值 | 第45-50页 |
4.5.1 艺术美学的基本概念 | 第45页 |
4.5.2 颐和园中景桥的雕饰美学价值 | 第45-46页 |
4.5.3 颐和园中景桥的建筑美学价值 | 第46-48页 |
4.5.4 颐和园中景桥的园林美学价值 | 第48页 |
4.5.5 颐和园中景桥的诗学美学价值 | 第48-49页 |
4.5.6 颐和园中景桥的书法美学价值 | 第49-50页 |
4.5.7 颐和园中景桥的绘画美学价值 | 第50页 |
4.6 颐和园中景桥的生活美学价值 | 第50-51页 |
4.6.1 生活美学的基本概念 | 第50页 |
4.6.2 颐和园中景桥体现的生活美学价值 | 第50-5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颐和园景桥美学思想对现代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的启示 | 第52-55页 |
5.1 对设计立意的启示 | 第52-53页 |
5.1.1 立足文化传承 | 第52页 |
5.1.2 美学思想与环境 | 第52-53页 |
5.2 对空间布局的启示 | 第53页 |
5.2.1 景观空间的组织 | 第53页 |
5.2.2 景观空间的功能定位 | 第53页 |
5.3 对要素表达的启示 | 第53-54页 |
5.3.1 具象要素的表现 | 第54页 |
5.3.2 抽象要素的表达 | 第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附录A 北京颐和园现存景桥一览表 | 第58-66页 |
附录B 北京颐和园现存景桥雕饰一览表 | 第6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