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创新动态能力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10-13页 |
1.2.1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内容及范围 | 第11-12页 |
1.2.3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2-13页 |
1.3 创新点与难点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2.1 动态能力理论 | 第14-19页 |
2.1.1 动态能力理论溯源 | 第14-15页 |
2.1.2 动态能力的内涵 | 第15-17页 |
2.1.3 动态能力的测度及实证研究 | 第17-19页 |
2.2 创新理论 | 第19-23页 |
2.2.1 创新理论溯源 | 第19-20页 |
2.2.2 创新的内涵 | 第20-21页 |
2.2.3 创新的效率理论 | 第21-23页 |
2.3 创新与动态能力的关系 | 第23-25页 |
3 高技术产业创新动态能力现状分析 | 第25-37页 |
3.1 创新动态能力现状分析方式 | 第25-27页 |
3.2 创新活动情况分析 | 第27-30页 |
3.3 创新环境情况分析 | 第30-33页 |
3.4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 第33-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创新动态能力实证分析 | 第37-55页 |
4.1 创新动态能力分析框架 | 第37-39页 |
4.2 创新效率模型 | 第39-48页 |
4.2.1 理论模型与计量方法 | 第39-41页 |
4.2.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1页 |
4.2.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1-48页 |
4.3 创新动态能力模型 | 第48-55页 |
4.3.1 理论模型与计量方法 | 第48-50页 |
4.3.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0-52页 |
4.3.3 实证结果与解释 | 第52-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页 |
5 创新动态能力对出口的影响 | 第55-61页 |
5.1 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 第55-57页 |
5.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5.2.1 创新动态能力指数分析 | 第57-58页 |
5.2.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8-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页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1-64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