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温度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组态软件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组态软件系统设计 | 第16-22页 |
2.1 组态软件概述 | 第16-17页 |
2.2 组态软件设计要求 | 第17-18页 |
2.3 组态软件功能分析 | 第18-19页 |
2.4 软件架构设计 | 第19-20页 |
2.5 开发工具平台选择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 | 第22-28页 |
3.1 数据库概述 | 第22页 |
3.2 Visual Basic数据库访问技术及操作 | 第22-24页 |
3.3 数据库功能及要求 | 第24-26页 |
3.4 数据库设计 | 第26-28页 |
3.4.1 实体概念 | 第26页 |
3.4.2 数据表结构 | 第26-27页 |
3.4.3 运行参数数据表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图形组态技术 | 第28-44页 |
4.1 基于图片的图形组态原理 | 第28-30页 |
4.1.1 基于图元图形组态原理 | 第28-29页 |
4.1.2 基于图片的图形组态原理 | 第29-30页 |
4.2 图形组态需求分析 | 第30-31页 |
4.3 图形组态功能实现 | 第31-35页 |
4.3.1 图形分类 | 第31页 |
4.3.2 图形显示实现技术 | 第31-32页 |
4.3.3 图层控制实现 | 第32页 |
4.3.4 动态建立控件 | 第32-34页 |
4.3.5 图片大小调节及移动位置 | 第34-35页 |
4.4 图形组态元素设计 | 第35-44页 |
4.4.1 背景图 | 第35-36页 |
4.4.2 静态图形 | 第36-37页 |
4.4.3 动态图形 | 第37-40页 |
4.4.4 参数显示 | 第40-41页 |
4.4.5 操作按钮 | 第41-42页 |
4.4.6 参数输入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通信技术及通信协议 | 第44-67页 |
5.1 组态软件通信技术概述 | 第44-45页 |
5.2 串口通信实现 | 第45-48页 |
5.2.1 动态链接库 | 第45-46页 |
5.2.2 串口通信实现 | 第46-48页 |
5.3 通信协议概述 | 第48-51页 |
5.3.1 通信协议实现模式 | 第48-50页 |
5.3.2 配置表模式 | 第50-51页 |
5.4 通信协议配置表 | 第51-54页 |
5.4.1 协议配置表基本元素 | 第51-52页 |
5.4.2 元素语句 | 第52-53页 |
5.4.3 报文段落结构 | 第53页 |
5.4.4 其他配置说明 | 第53-54页 |
5.5 其他配置表 | 第54-58页 |
5.6 配置解析程序 | 第58-62页 |
5.6.1 功能分析及实现 | 第58-60页 |
5.6.2 字符串处理函数 | 第60-61页 |
5.6.3 校验码实现 | 第61-62页 |
5.7 基于配置表模式变频器通信协议实现 | 第62-67页 |
5.7.1 MODBUS通信协议概述 | 第62-63页 |
5.7.2 报文格式 | 第63-65页 |
5.7.3 协议配置文件 | 第65页 |
5.7.4 其他配置文件 | 第65-66页 |
5.7.5 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70页 |
6.1 总结 | 第67-68页 |
6.2 组态软件发展趋势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