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1-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2 研究内容和重点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1 改进传统导学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 第14页 |
1.4.2 提供教学研究参考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2.1.1 导学案 | 第15-16页 |
2.1.2 导学案教学模式 | 第16页 |
2.1.3 思维导图 | 第16-17页 |
2.1.4 基于思维导图式导学案 | 第17-18页 |
2.2 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2.1 导学案研究现状 | 第18页 |
2.2.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页 |
2.2.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2.2.2 思维导图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2.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2.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页 |
2.2.3 基于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3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3.1 教育学基础 | 第20-21页 |
3.1.1 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20页 |
3.1.2 记忆加工层次理论 | 第20-21页 |
3.2 心理学基础 | 第21-22页 |
3.2.1 人本主义理论 | 第21页 |
3.2.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1-22页 |
3.3 设计学基础 | 第22-23页 |
3.3.1 思维建模理论 | 第22页 |
3.3.2 图示传播理论 | 第22页 |
3.3.3 脑科学理论 | 第22-23页 |
4 现行导学案教学分析 | 第23-26页 |
4.1 导学案教学目的 | 第23-24页 |
4.1.1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 第23页 |
4.1.2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 第23页 |
4.1.3 转变师生关系 | 第23-24页 |
4.2 近年来我国导学案教学的成绩与不足 | 第24-26页 |
4.2.1 研究的成绩 | 第24页 |
4.2.2 研究的不足 | 第24-26页 |
4.2.2.1 目标表述模糊 | 第24页 |
4.2.2.2 导学案文本习题化 | 第24-25页 |
4.2.2.3 呈现形式单一枯燥 | 第25页 |
4.2.2.4 导学案再利用率低 | 第25-26页 |
5 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的设计 | 第26-40页 |
5.1 将思维导图引入导学案设计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5.1.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第26页 |
5.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 第26页 |
5.1.3 有利于学生脱离题海战术 | 第26-27页 |
5.1.4 帮助学生总结复习 | 第27页 |
5.2 基于思维导图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 第27-29页 |
5.2.1 主体性原则 | 第27-28页 |
5.2.2 指导性原则 | 第28页 |
5.2.3 探究性原则 | 第28页 |
5.2.4 创新性原则 | 第28-29页 |
5.3 思维导图式导学案设计结构 | 第29-32页 |
5.3.1 目标导航 | 第29-30页 |
5.3.2 课前准备 | 第30-31页 |
5.3.3 课堂展示 | 第31页 |
5.3.4 应用迁移 | 第31-32页 |
5.4 传统导学案与思维导图式导学案对比分析 | 第32-40页 |
5.4.1 学习目标设计对比 | 第32-34页 |
5.4.2 课前导学设计对比 | 第34-37页 |
5.4.3 课堂知识总结设计对比 | 第37-38页 |
5.4.4 随堂检测设计分析 | 第38-40页 |
6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物理导学案实践研究 | 第40-65页 |
6.1 课题实施对象与步骤 | 第40-41页 |
6.2 教学实践案例 | 第41-55页 |
6.2.1 案例一:《比热容》思维导图式导学案 | 第41-47页 |
6.2.2 案例二:《两种电荷》思维导图式导学案 | 第47-55页 |
6.3 课题实施效果分析 | 第55-64页 |
6.3.1 调查问卷分析 | 第55-59页 |
6.3.1.1 关于学生对于导学案看法及利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55-57页 |
6.3.1.2 关于教学三维目标完成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57-59页 |
6.3.2 学生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 第59-64页 |
6.3.2.1 平均分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6.3.2.2 及格率、高分率对比分析 | 第60-63页 |
6.3.2.3 Z检验 | 第63-64页 |
6.4 课题实践结论 | 第64-65页 |
7 结束语 | 第65-68页 |
7.1 课题研究的不足 | 第65-66页 |
7.2 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的未来展望 | 第66页 |
7.3 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84页 |
附录 1:案例一思维导图式导学案 | 第70-73页 |
附录 2:案例二思维导图式导学案 | 第73-77页 |
附录 3:问卷调查一 | 第77-78页 |
附录 4:问卷调查二 | 第78-79页 |
附录 5:调查问卷一对照班调查数据统计 | 第79-80页 |
附录 6:调查问卷一实验班调查数据统计 | 第80-81页 |
附录 7:调查问卷二对照班调查数据统计 | 第81-82页 |
附录 8:调查问卷二实验班调查数据统计 | 第82-83页 |
附录 9:学生月考成绩统计表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