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评价研究

第一章 绪 论第10-2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征第11-15页
        1.2.1 高新技术的概念第11-12页
        1.2.2 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第12页
        1.2.3 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第12-13页
        1.2.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第13-14页
        1.2.5 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特征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第15-17页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7-19页
        1.4.1 研究思路第17-18页
        1.4.2 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8-19页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19-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评价的方法第22-43页
    2.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理论第22-32页
        2.1.1 区位理论第22-23页
        2.1.2 不均衡发展理论第23-24页
        2.1.3 技术扩散理论第24-26页
        2.1.4 产业集群理论第26-30页
        2.1.5 几种主要理论的简评第30-32页
    2.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第32-42页
        2.2.1 因子分析法第32-35页
        2.2.2 聚类分析法第35-39页
        2.2.3 数据包络分析法第39-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产业集群第43-63页
    3.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式与生态环境第43-49页
        3.1.1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历程第43-44页
        3.1.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第44-45页
        3.1.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第45-48页
        3.1.4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自组织及升级行为第48-49页
    3.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发展动因与开放性第49-51页
        3.2.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第49-50页
        3.2.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因第50页
        3.2.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开放性第50-51页
    3.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类型和发展道路第51-55页
        3.3.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第51-53页
        3.3.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结构第53-54页
        3.3.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第54-55页
    3.4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水平与集群优势第55-58页
        3.4.1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水平第55-56页
        3.4.2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优势第56-58页
    3.5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第58-62页
        3.5.1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第58-59页
        3.5.2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第59-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第63-89页
    4.1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度与数学模型第63-65页
        4.1.1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度第63-64页
        4.1.2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度的数学模型第64-65页
    4.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65-67页
    4.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总体分析第67-71页
        4.3.1 数据采集与指标权重确定第67-69页
        4.3.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度计算结果第69页
        4.3.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度的总体评价第69-70页
        4.3.4 投入、产出、效益及潜力分析第70-71页
    4.4 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水平评价第71-88页
        4.4.1 指标体系与数据第71-73页
        4.4.2 因子分析的结果及解释第73-84页
        4.4.3 聚类分析结果及结论第84-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有效性分析第89-106页
    5.1 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有效性指标体系的设计第89-91页
        5.1.1 投入产出有效性指标集的设计原则第89-90页
        5.1.2 输入与输出指标第90页
        5.1.3 输入、输出指标集的分组第90-91页
    5.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总体有效性分析第91-94页
        5.2.1 总体有效性分析的数据准备第91-92页
        5.2.2 结果与分析第92-94页
    5.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行业投入产出有效性分析第94-98页
    5.4 部分省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入产出有效性分析第98-105页
        5.4.1 总体有效性分析的数据准备第98-99页
        5.4.2 结果与分析第99-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第106-117页
    6.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度的分析第106-111页
        6.1.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度的因子分析第106-109页
        6.1.2 集群度评价结果与发展水平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第109-111页
    6.2 集群优势度分析第111-115页
        6.2.1 投入产出评价结果分析第111-114页
        6.2.2 集群优势度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第114-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七章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117-125页
    7.1 主要结论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17-119页
        7.1.1 本文提出的主要结论第117-119页
        7.1.2 本文提出的主要问题第119页
    7.2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第119-123页
        7.2.1 按照产业集群思路,创造良好的产业集群生态环境第120-121页
        7.2.2 做好规划,发挥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第121-122页
        7.2.3 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第122-123页
        7.2.4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第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第八章 回顾与展望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和科研情况第140-141页
致 谢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秒激光微精细加工理论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虚拟物流中心构建的管理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