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飞秒脉冲激光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 激光加工现状 | 第13-15页 |
1.3 飞秒激光加工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飞秒激光理论研究模型介绍 | 第23-35页 |
2.1 与金属作用的双温方程模型 | 第23-26页 |
2.2 与聚合材料作用的n光子吸收模式 | 第26-31页 |
2.3 与电介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方程表述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飞秒激光与金属材料相互作用时双温方程数值模拟 | 第35-44页 |
3.1 模型建立 | 第35-38页 |
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时空分布的超短激光脉冲烧蚀电介质材料模型及等离子体产生的研究 | 第44-53页 |
4.1 激光脉冲的时空表述 | 第45-46页 |
4.2 长脉冲时聚焦区域的材料损伤及等离子体吸收 | 第46-47页 |
4.3 超短激光脉冲聚焦区域的材料损伤及等离子体吸收 | 第47-52页 |
4.4 结果讨论 | 第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飞秒激光加工中光学器件的模型设计 | 第53-61页 |
5.1 模拟方法简介 | 第54-55页 |
5.2 飞秒激光在熔融石英内刻划光学器件的模拟 | 第55-58页 |
5.3 飞秒激光在有机玻璃内刻划光学器件的模拟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飞秒激光加工平台的建立及探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 第61-82页 |
6.1 飞秒激光源及其光学参数的测定 | 第61-66页 |
6.2 实验装置及飞秒激光加工平台的建立 | 第66-68页 |
6.3 飞秒激光脉冲的空间分布对烧蚀结果的影响 | 第68-73页 |
6.4 飞秒激光烧蚀材料时探测方法的研究 | 第73-8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七章 飞秒激光与有机材料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82-95页 |
7.1 PMMA、PC材料的物理属性 | 第82-83页 |
7.2 飞秒激光烧蚀有机材料时能流密度阈值的确定 | 第83-86页 |
7.3 飞秒激光烧蚀有机材料烧蚀机理的研究 | 第86-88页 |
7.4 飞秒激光烧蚀块状PMMA的实验研究 | 第88-90页 |
7.5 飞秒激光烧蚀有机材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 第90-92页 |
7.6 飞秒激光烧蚀有机材料新现象及其解释 | 第92-94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10页 |
发表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