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 内部审计理论 | 第15-16页 |
2.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2.1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内部审计风险理论 | 第17-18页 |
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 | 第18-21页 |
2.3.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本质 | 第18页 |
2.3.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内容 | 第18-20页 |
2.3.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程序 | 第20-21页 |
3 XX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现状、问题及风险分析 | 第21-31页 |
3.1 农村信用社行业内部审计现状 | 第21-24页 |
3.2 XX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现状 | 第24-27页 |
3.2.1 XX农村信用社基本情况 | 第24页 |
3.2.2 XX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3.2.3 XX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展情况 | 第26-27页 |
3.3 XX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7-28页 |
3.3.1 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 | 第27页 |
3.3.2 内部审计职能落后,参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 第27页 |
3.3.3 缺乏审前调查和后续审计的运用 | 第27-28页 |
3.3.4 内部审计对象范围狭窄,审计方式较为落后 | 第28页 |
3.3.5 内部审计力量薄弱 | 第28页 |
3.4 XX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风险分析 | 第28-31页 |
3.4.1 客观性内部审计风险分析 | 第28-29页 |
3.4.2 主观性内部审计风险分析 | 第29-31页 |
4 XX农村信用社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转型对策 | 第31-39页 |
4.1 XX农村信用社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 第31页 |
4.1.1 应对外部竞争,谋求生存的需要 | 第31页 |
4.1.2 内部审计现状已与农信社的发展不匹配 | 第31页 |
4.2 XX农村信用社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转型的方案设计 | 第31-34页 |
4.2.1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 第32页 |
4.2.2 实施审前调查,完善审计流程 | 第32-33页 |
4.2.3 加强辖区内信用社资料数据收集,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 第33页 |
4.2.4 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满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要求 | 第33-34页 |
4.2.5 加强内审质量控制,重视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 | 第34页 |
4.3 强化XX农村信用社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的措施 | 第34-39页 |
4.3.1 加强内审制度建设,改善内部审计环境 | 第34-35页 |
4.3.2 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提升内部审计效率 | 第35-36页 |
4.3.3 加强内审体系建设,提升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 | 第36页 |
4.3.4 加强审计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优化审计资源配置 | 第36-38页 |
4.3.5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转变内部审计观念 | 第38-39页 |
5 结论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