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信息化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5页
        1.1.1 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入融合创新阶段第11-13页
        1.1.2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影响日益凸显第13-14页
        1.1.3 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新战略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22-24页
        1.3.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研究意义第23-24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4-27页
        1.4.1 研究思路第24-25页
        1.4.2 研究方法第25-27页
2 信息化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影响因素研究第27-41页
    2.1 信息化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外部影响因素第27-34页
        2.1.1 历史因素第28-30页
        2.1.2 文化因素第30-32页
        2.1.3 经济因素第32-33页
        2.1.4 社会制度因素第33-34页
    2.2 信息化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内部影响因素第34-41页
        2.2.1 政策规划第35-37页
        2.2.2 教育系统构成要素第37-41页
3 调研苏州市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方案设计第41-55页
    3.1 调研可行性分析第42-48页
        3.1.1 研究对象的典型性第42-45页
        3.1.2 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第45-47页
        3.1.3 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第47-48页
    3.2 调研基本原则第48-49页
        3.2.1 目标聚焦原则第48-49页
        3.2.2 实事求是原则第49页
        3.2.3 开放反思原则第49页
    3.3 调研方案的设计第49-53页
        3.3.1 确定调研对象第50-51页
        3.3.2 选择调研方法第51-52页
        3.3.3 制定调研提纲第52-53页
    3.4 调研实施过程第53-55页
4 苏州市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研究第55-81页
    4.1 苏州市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现状第55-66页
        4.1.1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第55-59页
        4.1.2 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现状第59-62页
        4.1.3 教育现代化发展几大相关问题第62-66页
    4.2 苏州市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践探索第66-75页
        4.2.1“三通三促”工程建设第66-69页
        4.2.2 教育E卡通建设第69-70页
        4.2.3 智慧校园建设第70-72页
        4.2.4 未来教室建设第72-73页
        4.2.5 数字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第73-75页
    4.3 苏州市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第75-81页
        4.3.1 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理念第75-77页
        4.3.2 立体架构与区域推动第77-79页
        4.3.3 典型探索与整体提升第79-81页
5 苏州市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经验研究第81-93页
    5.1 政府统筹第81-84页
    5.2 多方协同第84-87页
    5.3 主动担当第87-89页
    5.4 以人为本第89-90页
    5.5 应用驱动第90-93页
6 信息化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优化发展之路第93-103页
    6.1 人的现代化实现之路第93-95页
    6.2 教育现代化体系架构优化第95-103页
        6.2.1 优化学习空间第95-96页
        6.2.2 优化校园形态第96-97页
        6.2.3 优化资源形态第97-98页
        6.2.4 优化体制机制第98-100页
        6.2.5 优化教育与管理队伍第100-103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03-107页
    7.1 研究的主要工作第103-104页
    7.2 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第104页
    7.3 研究展望第104-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3页
附录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作者简历第115-11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高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青少年特发性胸腰弯/腰弯后路矫形术后主动脉位置变化与置钉风险评估及后路治疗脊柱侧凸中一期松解术后最佳牵引时限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