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的小调民歌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引言 | 第8-11页 |
| 一、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8页 |
| (一)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8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三、论文写作的内容、方法 | 第10-11页 |
| 第二章、徐州民歌的文化渊源 | 第11-16页 |
| 一、徐州民歌的历史文化渊源 | 第11-13页 |
| 二、地域文化对徐州民歌的影响 | 第13-16页 |
| 第三章、徐州小调民歌的分类及艺术特征 | 第16-41页 |
| 一、徐州小调民歌的分类 | 第16-18页 |
| (一)世俗时调 | 第16-17页 |
| (二)歌舞小调 | 第17-18页 |
| (三)儿歌 | 第18页 |
| (四)生活音调 | 第18页 |
| 二、徐州小调民歌的语言特色 | 第18-23页 |
| (一)徐州地区的方言特点 | 第18-19页 |
| (二)加“衬”的结构特点 | 第19-22页 |
| (三)徐州小调的歌词的结构特征 | 第22-23页 |
| 三、徐州小调民歌的音乐特征 | 第23-39页 |
| (一)调式运用丰富 | 第24-26页 |
| (二)旋律创作手法多样 | 第26-34页 |
| (三)节拍类型丰富多变 | 第34-35页 |
| (四)节奏活泼动感 | 第35-39页 |
| 四、徐州小调民歌与社会的联系 | 第39-41页 |
| (一)反映人们苦难和斗争生活的 | 第39页 |
| (二)反映人们的爱情生活 | 第39-40页 |
| (三)反映人们的娱乐生活 | 第40页 |
| (四)反映人们的风俗生活 | 第40-41页 |
| 第四章、徐州民歌的文化传承 | 第41-43页 |
| 一、徐州民歌的传承发展面临危机 | 第41-42页 |
| (一)传承人数量不足 | 第41页 |
| (二)民歌的创作者严重不足 | 第41页 |
| (三)缺乏顺应时代的作品出现 | 第41-42页 |
| 二、徐州民歌文化传承的对策与措施 | 第42-43页 |
| (一)培养徐州民歌传承人与创作者 | 第42页 |
| (二)建立健全的徐州民歌传承机制 | 第42页 |
| (三)编订民歌音乐教学教材 | 第42-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个人简介 | 第46-47页 |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