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劳动经济论文

辽宁省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富余职工安置的对策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引言第10-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3 研究特点和结构框架第13-15页
2 辽宁省产能过剩状况分析第15-21页
    2.1 产能过剩的理论分析第15-19页
        2.1.1 产能过剩的含义第15-18页
        2.1.2 产能过剩的类型第18-19页
    2.2 辽宁省产能过剩现状第19-21页
        2.2.1 工业行业产能过剩第19-20页
        2.2.2 重化工业产能过剩第20页
        2.2.3 产能过剩与生产能力不足并存第20-21页
3 产能过剩背景下辽宁省工业领域职工就业现状分析第21-41页
    3.1 经济增长与就业相关关系分析第21-28页
        3.1.1 全国GDP与从业人员相关性分析第21-24页
        3.1.2 辽宁省GDP与从业人员相关性分析第24-28页
    3.2 辽宁省劳动就业状况分析第28-35页
        3.2.1 辽宁省城乡劳动就业特征第28-31页
        3.2.2 辽宁省失业情况和企业用工意愿第31-34页
        3.2.3 政策关注重点第34-35页
    3.3 辽宁省工业领域职工就业现状分析第35-38页
        3.3.1 工业企业职工的行业分布第36页
        3.3.2 产能过剩行业中职工富余状况第36-37页
        3.3.3 失业与产能过剩呈周期性波动第37-38页
    3.4 产能过剩与职工富余成因第38-41页
        3.4.1 振兴东北的目标存在误区第38-39页
        3.4.2 振兴发展的路径存在偏差第39页
        3.4.3 计划经济意识过于浓厚第39页
        3.4.4 创新创业氛围不足第39-40页
        3.4.5 深化改革相对滞后第40-41页
4 德国、法国、英国促进就业政策经验分析第41-53页
    4.1 德国失业保障改革政策第41-45页
        4.1.1 德国失业保障政策改革第41-44页
        4.1.2 德国就业培训政策的问题第44-45页
    4.2 法国促进就业政策第45-48页
        4.2.1 运用法规促进就业第46页
        4.2.2 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第46-47页
        4.2.3 改革雇佣方式第47页
        4.2.4 加强培训第47-48页
    4.3 英国促进就业政策第48-53页
        4.3.1 英国产业结构与老工业基地的情况第48-49页
        4.3.2 英国解决富余职工的主要措施第49-53页
5 辽宁产能过剩背景下促进富余职工就业的对策分析第53-62页
    5.1 创新促进就业的理念第53-55页
        5.1.1 共享理念第53-54页
        5.1.2 尊严理念第54-55页
        5.1.3 创新理念第55页
    5.2 完善促进就业体制第55-57页
        5.2.1 建立多元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制度第56页
        5.2.2 建立富余职工安置的民主制度第56页
        5.2.3 完善富余职工安置的政策措施第56-57页
    5.3 完善促进就业的机制第57-58页
        5.3.1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主动采取各种稳岗位措施第57页
        5.3.2 根据实际实行内部退养政策第57页
        5.3.3 依法依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第57-58页
        5.3.4 鼓励富余职工自主创业第58页
    5.4 建立富余职工安置的救援机制第58-60页
        5.4.1 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第58页
        5.4.2 建立和完善下岗再就业培训制度第58-59页
        5.4.3 加大对就业困难富余职工的帮扶力度第59-60页
    5.5 结论及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后记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精准扶贫推进研究--以桓仁满族自治县扶贫为例
下一篇:反腐对行政审批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