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芝麻饼概述及其主要成分 | 第9-11页 |
1.3 现阶段芝麻饼粕的开发现状 | 第11-12页 |
2 现阶段饼粕利用状况 | 第12-13页 |
2.1 饼粕类物质利用的现状 | 第12页 |
2.2 微生物肥料,饲料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3 烟草叶面肥的利用 | 第13页 |
3 研究背景及命题意义 | 第13-14页 |
4 课题实验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产脂肪酶可降解芝麻饼的菌株的筛选、诱变及分子鉴定 | 第15-25页 |
1 实验材料与操作方法 | 第15-1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1.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19-23页 |
2.1 菌种的初步筛选 | 第19-21页 |
2.2 基础菌的菌株鉴定 | 第21-22页 |
2.3 菌株的辐射诱变 | 第22-23页 |
2.4 MT-26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 第23页 |
3 讨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 第25-36页 |
1 实验材料与操作方法 | 第25-27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1.2.1 菌液生物量测定 | 第26页 |
1.2.2 脂肪酶活力测定 | 第26页 |
1.2.3 培养基成分优化 | 第26-27页 |
1.2.3.1 不同氮源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 第26页 |
1.2.3.2 不同碳源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 第26页 |
1.2.3.3 不同无机盐与金属离子对菌株生长及酶活的影响 | 第26页 |
1.2.3.4 培养基成分正交试验 | 第26-27页 |
1.2.4 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 第27页 |
1.2.4.1 初始接种量优化 | 第27页 |
1.2.4.2 发酵培养温度的优化 | 第27页 |
1.2.4.3 发酵中转速条件的优化 | 第27页 |
1.2.4.4 初始pH的优化 | 第27页 |
1.2.4.5 培养时间优化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2.1 发酵培养基成分优化结果 | 第27-31页 |
2.1.1 不同含量的氮源对酶活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2.1.2 碳源对发酵生物量及酶活的影响 | 第28-29页 |
2.1.3 无机盐与金属离子对发酵的影响 | 第29页 |
2.1.4 正交条件优化结果 | 第29-31页 |
2.2 培养条件优化结果 | 第31-33页 |
2.2.1发酵温度 | 第31页 |
2.2.2 转速对酶活与生物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3 初始pH对发酵后酶活与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页 |
2.2.4 接种量对酶活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页 |
2.2.5 培养时间对酶活以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 讨论 | 第33-35页 |
3.1 脂肪酶活力及生物量基于碳源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 脂肪酶活力及生物量基于氮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3.3 无机盐离子对菌株生长及酶活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 培养温度对生物量及酶活力的影响 | 第35页 |
3.5 发酵过程中时间对酶活力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35页 |
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菌株的中试放大培养条件及控制参数优化 | 第36-41页 |
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1.1 实验材料材料 | 第36-37页 |
1.2 实验操作方法 | 第37页 |
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37-39页 |
2.1 发酵培养条件的正交试验结果 | 第37-39页 |
2.2 中试发酵中时间对菌株酶活力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39页 |
3 实验讨论 | 第39-40页 |
3.1 不同接种量对生物量及酶活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 不同溶氧量对酶活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40页 |
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41-42页 |
1 研究结论 | 第41页 |
2 研究创新点 | 第41页 |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