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5页 |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3.3 研究路线 | 第15-17页 |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2.1.1 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念 | 第17-18页 |
| 2.1.2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概念 | 第18页 |
| 2.2 市场营销理论 | 第18-20页 |
| 2.2.1 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 | 第18-19页 |
| 2.2.2 营销战略理论 | 第19页 |
| 2.2.3 营销4P理论 | 第19-20页 |
| 2.3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 2.3.1 PEST分析模型 | 第20页 |
| 2.3.2 波特五力模型 | 第20-21页 |
| 2.3.3 SWOT分析 | 第21-22页 |
| 第3章 中兴通讯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基本情况 | 第22-25页 |
| 3.1 中兴新能源汽车公司简介 | 第22页 |
| 3.2 中兴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的解决方案 | 第22-23页 |
| 3.3 中兴新能源汽车经营模式 | 第23-25页 |
| 3.3.1 PPP模式的尝试 | 第23页 |
| 3.3.2 加强车厂合作 | 第23-24页 |
| 3.3.3 无线充电未能实现规模销售 | 第24-25页 |
| 第4章 中兴通讯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市场的环境分析 | 第25-40页 |
| 4.1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PEST分析 | 第25-34页 |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第25-30页 |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30-31页 |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第31-32页 |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32-34页 |
| 4.2 中兴新能源充电设施行业市场的五力模型分析 | 第34-38页 |
| 4.2.1 行业内的竞争对手 | 第34-36页 |
| 4.2.2 供应商 | 第36页 |
| 4.2.3 潜在进入者 | 第36-37页 |
| 4.2.4 客户 | 第37-38页 |
| 4.2.5 替代品 | 第38页 |
| 4.3 中兴通讯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SWOT分析 | 第38-40页 |
| 第5章 中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营销战略构建 | 第40-44页 |
| 5.1 营销战略思想 | 第40页 |
| 5.2 营销战略定位 | 第40-41页 |
| 5.3 营销战略目标 | 第41-42页 |
| 5.3.1 营销战略总目标 | 第41页 |
| 5.3.2 营销战略具体目标 | 第41-42页 |
| 5.4 营销战略主要内容 | 第42-44页 |
| 第6章 中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营销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44-50页 |
| 6.1 组织机构调整与组织文化建设 | 第44页 |
| 6.2 目标管理与职能策略 | 第44页 |
| 6.3 薪酬制度与股权激励 | 第44-45页 |
| 6.4 市场团队建设 | 第45-47页 |
| 6.5 优化市场机制 | 第47-48页 |
| 6.6 市场营销系统管理 | 第48页 |
| 6.7 市场战略控制与改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