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归因视角下组织内成员间冲突与个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图目录第11-12页
表目录第12-13页
1 绪论第13-21页
   ·问题提出第13-15页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第15-16页
   ·研究框架第16-18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18-21页
2 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第21-49页
   ·成员间冲突研究综述第21-29页
     ·冲突的定义和分类第21-24页
     ·冲突的原因第24-26页
     ·冲突的过程观视角第26-28页
     ·冲突管理研究述评第28-29页
   ·归因理论研究综述第29-38页
     ·归因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第29-31页
     ·归因发生的条件第31-32页
     ·归因的维度第32-34页
     ·归因偏差第34-36页
     ·归因方式第36-37页
     ·归因理论研究评述第37-38页
   ·个人绩效研究综述第38-45页
     ·个人绩效的内涵第38-40页
     ·个人绩效的维度第40-42页
     ·个人绩效的测量第42-43页
     ·个人绩效研究评述第43-45页
   ·冲突与绩效第45-46页
   ·冲突与归因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3 理论构思和假设提出第49-61页
   ·以往研究不足第49页
   ·研究构思第49-54页
     ·研究模型的提出第49-52页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第52-54页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54-61页
     ·任务冲突对个人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假设第54-57页
     ·关系冲突对个人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假设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4 案例分析第61-81页
   ·案例背景第62-64页
   ·银海汽车员工的冲突第64-72页
     ·冲突发生的条件第64-66页
     ·冲突的种类及其发生过程第66-72页
   ·银海汽车员工的冲突与个人绩效第72-74页
     ·任务冲突与个人绩效第72-73页
     ·关系冲突与个人绩效第73-74页
   ·归因在冲突中的作用第74-76页
     ·归因在冲突过程中的普遍存在第74-75页
     ·归因的维度第75-76页
   ·案例小结第76-81页
     ·案例结论第76-79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点第79-81页
5 实证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第81-101页
   ·问卷设计第81-84页
     ·成员间冲突的测量第81-82页
     ·个人绩效的测量第82-83页
     ·归因的测量第83-84页
     ·个人基本信息第84页
   ·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说明第84-85页
     ·数据收集第84-85页
     ·统计方法说明第85页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85-89页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85-87页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87-89页
   ·量表信度分析第89-90页
   ·量表效度分析第90-98页
     ·成员间冲突模型MA的效度分析第90-93页
     ·关系冲突情境下归因模型MB的效度分析第93-94页
     ·任务冲突情境下归因模型MC的效度分析第94-96页
     ·个人绩效模型MD的效度分析第96-98页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6 基于AMOS的全模型检验第101-117页
   ·模型确认第101页
   ·全模型检验第101-113页
     ·全模型M1的检验第101-104页
     ·全模型M1的修正第104-107页
     ·全模型M2的检验第107-110页
     ·全模型M2的修正第110-113页
   ·全模型假设检验结果第113-116页
     ·任务冲突对个人绩效影响机制模型M1的假设检验第113-114页
     ·关系冲突对个人绩效影响机制模型M2的假设检验第114-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7 结果讨论第117-125页
   ·任务冲突对个人绩效影响机制的关系讨论第117-120页
     ·任务冲突到任务冲突情境下冲突归因的关系讨论第117-118页
     ·任务冲突情境下冲突归因到个人绩效的关系讨论第118-120页
   ·关系冲突对个人绩效影响机制的关系讨论第120-125页
     ·关系冲突到关系冲突情境下冲突归因的关系讨论第120-122页
     ·关系冲突情境下冲突归因到个人绩效的关系讨论第122-125页
8 研究结论第125-135页
   ·构思模型修正第125-126页
   ·研究结论第126-129页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第129-131页
   ·本研究不足第131-132页
   ·研究展望第132-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51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151-155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顾客参与、顾客体验与品牌认同的关系研究--以体育健身业为例
下一篇:品牌社群融合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以汽车品牌社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