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导言 | 第8-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应用价值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3-14页 |
2“民考汉”高中生学习古诗词的作用 | 第14-27页 |
·“民考汉”高中生学习古诗词对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作用 | 第14-19页 |
·掌握古诗词便于记诵的特点 | 第14-16页 |
·掌握古诗词的表现手法 | 第16-19页 |
·“民考汉”高中生学习古诗词对中华文化理解的认同 | 第19-23页 |
·“以和为贵”的整体观 | 第19-20页 |
·“兼济天下”的积善观 | 第20-21页 |
·“民族相融”的友好观 | 第21-23页 |
·“民考汉”高中生学习古诗词对新疆一体多元化建设的作用 | 第23-27页 |
·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媒介——古诗词 | 第23-25页 |
·“兴观群怨”的诗性感悟 | 第25-27页 |
3 阿勒泰地区“民考汉”高中生古诗词教学现状 | 第27-40页 |
·阿勒泰地区“民考汉”高中生古诗词学习的问卷调查过程 | 第27-28页 |
·数据统计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8-34页 |
·“民考汉”高中生古诗词教学现状 | 第34-40页 |
·籍贯地文化固着导致传统认知较难改变 | 第34-35页 |
·学习兴趣浓厚但学以致用情况不佳 | 第35页 |
·教学目标含糊不清且大而无当 | 第35-37页 |
·教学假设错误致使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 第37页 |
·古诗词自身文体的特殊性导致难教难学 | 第37-39页 |
·主观能动性不够,缺乏自控力与专注力 | 第39-40页 |
4“民考汉”高中生古诗词教学优化研究 | 第40-54页 |
·“民考汉”高中生古诗词教学方法优化研究 | 第40-48页 |
·生活景象与诗歌欣赏的对接 | 第40-42页 |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体验 | 第42-44页 |
·民汉搭配的小组合作学习 | 第44-48页 |
·“民考汉”高中生古诗词教学目的优化研究 | 第48-50页 |
·诵读经典,提升语言感受能力 | 第48-49页 |
·加强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指导,拓展知识面 | 第49-50页 |
·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篇的建议 | 第50-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60页 |
附录 1 | 第55-57页 |
附录 2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