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一)高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 第7页 |
(二)博雅教育为我国高中课程设置开辟新的思路 | 第7-8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8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一)博雅教育理念的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二)关于高中课程设置的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阐释 | 第16-27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一)博雅教育 | 第16-17页 |
(二)通识教育 | 第17-18页 |
(三)素质教育 | 第18页 |
(四)课程设置 | 第18-19页 |
二、博雅教育理念特色 | 第19-27页 |
(一)博雅教育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博雅教育培养目标 | 第20-24页 |
(三)博雅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 第24-27页 |
第三章 我国高中课程设置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7-34页 |
一、我国高中课程设置的现状 | 第27-29页 |
(一)普通高中的性质及培养目标 | 第27页 |
(二)高中新课程的结构特点 | 第27-29页 |
二、我国高中课程设置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 第29-34页 |
(一)学习领域的设置不够广泛 | 第29-31页 |
(二)文理分科设置两极分化 | 第31-32页 |
(三)模块课程的设置过于极端 | 第32页 |
(四)综合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流于形式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博雅教育对我国高中课程设置的启示 | 第34-40页 |
一、我国高中实施博雅教育课程的合理性 | 第34-35页 |
(一)博雅教育是解决应试教育的基本途径 | 第34页 |
(二)博雅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 | 第34-35页 |
(三)从哈贝马斯“交往合理性”探讨博雅教育实施的合理性 | 第35页 |
二、我国高中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 | 第35-40页 |
(一)文理综合设置学科课程 | 第36-37页 |
(二)与职业技术院校实行课程资源共享 | 第37页 |
(三)加大艺术类课程的设置比例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5页 |
个人简历 | 第45-46页 |
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