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现代诗歌探究性教学案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绪论第9-14页
 (一) 研究缘起第9-10页
 (二) 文献综述第10-11页
 (三) 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四) 研究方法第12页
 (五) 核心概念界定第12-14页
  1. 现代诗歌第12-13页
  2. 探究性教学第13-14页
一、 探究性教学与现代诗歌教学第14-23页
 (一) 探究性教学理论概述第14-17页
  1. 探究性教学的起源第14-15页
  2. 探究性教学的内涵与特点第15-17页
 (二) 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第17-20页
  1. 教学忽视了现代诗歌的特点第18页
  2. 教学形式固化,教学材料繁杂第18-19页
  3. 教师经验缺乏,诗歌解读欠佳第19页
  4. 多媒体使用泛滥,语言品味缺乏第19-20页
  5. 注重解释,缺乏陶冶第20页
 (三) 探究性教学对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第20-23页
  1. 探究性教学使诗歌的诗性得以充分体现第20-21页
  2. 探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诗歌情境第21页
  3. 探究性教学有益于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发展第21页
  4. 探究性教学使学生真正爱上诗歌第21-23页
二、 现代诗歌探究性教学案例分析第23-42页
 (一) 案例的选取及介绍第23-24页
  1. 案例的选取及缘由第23-24页
  2. 选取案例的介绍第24页
 (二) 教学设计及流程第24-31页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及流程第24-27页
  2.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及流程第27-29页
  3.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及流程第29-31页
 (三) 教学案例分析第31-42页
  1. 问题的设计与提出第31-34页
  2.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第34-40页
  3. 诗歌朗读教学第40-42页
三、 现代诗歌探究性教学策略阐释第42-47页
 (一) 如何备课第42-43页
  1. 备学生第42-43页
  2. 备诗歌第43页
 (二) 如何感知第43-44页
  1.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43页
  2. 朗读是感知诗歌的基本手段第43-44页
 (三) 如何探究第44-45页
  1. 朗读与探究有效结合第44页
  2. 保留讲解,去看学生眼中的诗第44-45页
  3. 合作交流,在倾听中获得启迪第45页
 (四) 如何拓展第45-47页
四、 《再别康桥》教学叙事及教案呈现第47-51页
结语第51-52页
注释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诗意语文”教学研究
下一篇:内隐学习理论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