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 | 第7-8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8-9页 |
第一章 自然选择理论的不同“发现之路” | 第9-17页 |
第一节 达尔文的“发现之路” | 第9-11页 |
第二节 华莱士的“发现之路” | 第11-14页 |
第三节 “共同发现者”渐行渐远 | 第14-17页 |
第二章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可类比性 | 第17-27页 |
第一节 达尔文以人工选择论证自然选择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华莱士反对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类比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对以上观点的评介 | 第21-27页 |
1. 达尔文非常重视民间育种实践 | 第22-24页 |
2. 引入人工选择—相当于引入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对第二性征的不同解读 | 第27-36页 |
第一节 动物界的第二性征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达尔文的性选择解释 | 第28-30页 |
1. 雄性之间争斗的武器 | 第28-29页 |
2. 雌性选择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华莱士的强适应主义解释 | 第30-33页 |
1. 为保护而着色 | 第30-31页 |
2. 为识别而着色 | 第31-32页 |
3. 生理上的副产品 | 第32-33页 |
第四节 性选择理论:“消失”到“复兴” | 第33-36页 |
第四章 人类的起源 | 第36-47页 |
第一节 达尔文:人类的出现依然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华莱士:人类进化的唯灵论解释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华莱士的唯灵论思想的形成 | 第40-44页 |
1. 接触催眠术和颅相学 | 第41-42页 |
2. 转向灵学 | 第42-43页 |
3. 成为灵学者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对于科学原则的不同认识—能否引入超自然作为解释原因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