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3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心理契约理论 | 第12-13页 |
·EAP(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 第13-18页 |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国企知识型员工流失情况概述 | 第23-28页 |
·国企特征及研究对象概况 | 第23-24页 |
·知识型员工特点 | 第24-25页 |
·个人素质高 | 第24页 |
·自主性强 | 第24页 |
·创造性工作 | 第24-25页 |
·工作过程监控困难 | 第25页 |
·工作成果难以衡量 | 第25页 |
·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强烈 | 第25页 |
·知识型员工流失现状 | 第25-26页 |
·知识型员工流失危害 | 第26-28页 |
·有损企业名誉 | 第26-27页 |
·增加了人力成本 | 第27页 |
·影响企业的运作 | 第27页 |
·泄露了企业机密 | 第27-28页 |
·不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 | 第28页 |
第三章 影响国企与其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建立的因素 | 第28-38页 |
·心理契约量表综述 | 第28-31页 |
·影响心理契约建立的因素 | 第31-38页 |
·宏观因素 | 第31-32页 |
·企业因素 | 第32-37页 |
·个人因素—亲属责任需求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社工运用EAP介入心理契约的建立 | 第38-50页 |
·企业社工运用EAP介入的可能性分析 | 第38-42页 |
·企业社会工作的定位 | 第38-39页 |
·企业社会工作的实践困境 | 第39-40页 |
·企业社会工作与EAP的关系 | 第40-42页 |
·EAP介入的原则 | 第42-43页 |
·保密原则 | 第42页 |
·免费原则 | 第42页 |
·个别化原则 | 第42页 |
·自愿原则 | 第42-43页 |
·知情原则 | 第43页 |
·EAP介入方案设计 | 第43-48页 |
·A公司EAP实施方案 | 第43页 |
·准备工作 | 第43-44页 |
·实施原则 | 第44页 |
·实施步骤 | 第44-47页 |
·评估反馈 | 第47-48页 |
·EAP介入的作用——修补心理契约 | 第48-50页 |
·对于企业而言 | 第48-49页 |
·对于员工个人而言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