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三)、研究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研究基础及条件 | 第11-13页 |
一、蒙古族民间音乐传承机制概述 | 第13-18页 |
·蒙古族民间音乐的审美意义 | 第13-14页 |
·蒙古族民间音乐传承机制 | 第14-18页 |
·家族传承 | 第15页 |
·师徒传承 | 第15-16页 |
·社会民俗传承 | 第16-18页 |
二、蒙古族民间音乐传承教育现象个案分析 | 第18-29页 |
·潮尔大师色拉西音乐素质成长案例分析 | 第18-23页 |
·家族传承阶段 | 第18-22页 |
·拜师学艺阶段 | 第22页 |
·社会传承阶段 | 第22-23页 |
·歌唱家阿拉坦其其格音乐素质成长案例分析 | 第23-29页 |
·家族传承阶段 | 第23-26页 |
·拜师学艺阶段 | 第26-28页 |
·社会传承阶段 | 第28-29页 |
三、蒙古族民间音乐传承机制特点 | 第29-36页 |
·传承学习机制过程特点 | 第29-33页 |
·听觉——技术——艺术路径的传承机制 | 第29-31页 |
·兴趣——模仿——创造路径的传承机制 | 第31-33页 |
·欣赏——表现——创造三位一体的传承机制 | 第33页 |
·传承机制社会背景及文化环境特点 | 第33-36页 |
·环境——情境——语境三位一体的传承机制 | 第33-34页 |
·社会——文化——审美功能三位一体的传承机制 | 第34-36页 |
四、从教育理念的比较中看蒙古族民间音乐传承机制的借鉴价值 | 第36-48页 |
·教育理念的比较及借鉴 | 第36-39页 |
·从实践中学习 | 第36-37页 |
·学习动机的自然形成 | 第37-39页 |
·音乐与精神生活的自然联系 | 第39页 |
·教学方法的比较及借鉴 | 第39-44页 |
·学习音乐的准备 | 第40-41页 |
·技术训练的时机 | 第41-42页 |
·综合运用及实践 | 第42-44页 |
·教师的观念及方法的思考 | 第44-48页 |
·学习中的自由 | 第44-45页 |
·教师介入的质量 | 第45-46页 |
·注重情感与技术的结合 | 第46页 |
·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