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大同的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2-16页 |
四、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五、 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大同方言“V 将”动趋结构及其演化 | 第18-31页 |
一、 大同方言“将”的性质及句法、语义特点 | 第18-20页 |
二、 “V 将”结构的语义分类 | 第20-27页 |
2. 1 趋向义“V 将” | 第20-23页 |
2. 2 起始义“V 将”结构 | 第23-26页 |
2. 3 可能义“V 将”结构 | 第26-27页 |
三、 “V 将”的历时发展和语法化路径 | 第27-31页 |
第三章 大同方言“V 起”动趋结构及其演化 | 第31-44页 |
一、 趋向义“V 起”结构 | 第31-32页 |
二、 起始义“V 起”结构 | 第32-33页 |
三、 结果义“V 起”结构 | 第33-41页 |
3. 1 “V 起”中“V”的语义特征 | 第33-36页 |
3. 2 “V 起”的语义指向 | 第36-39页 |
3. 3 “N V 起了”和“V 起 N 了” | 第39-41页 |
四、 “V 起”的演化路径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大同方言“V 上”动趋结构及其演化 | 第44-58页 |
一、 趋向义“V 上” | 第44页 |
二、 完成义“V 上”和起始义“V 上”的对立与歧义 | 第44-53页 |
2. 1 完成义“V 上” | 第44页 |
2. 2 起始义“V 上” | 第44-45页 |
2. 3 完成义“V 上”和起始义“V 上”的对立 | 第45-49页 |
2. 4 歧义“V 上”结构 | 第49-53页 |
三、 主观限量义“V 上”结构 | 第53-57页 |
四、 “V 上”的演化路径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大同方言“V 转”动趋结构及其演化 | 第58-71页 |
一、 大同方言中趋向动词“转”的特点 | 第58-60页 |
1. 1 语义特点 | 第58页 |
1. 2 形式特点 | 第58-60页 |
二、 “转”的语义分类 | 第60-68页 |
2. 1 自主位移类 | 第60-61页 |
2. 2 致使位移类 | 第61-65页 |
2. 3 认知位移类 | 第65-68页 |
三、 “V 转”的发展演变路径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后记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