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式”发展战略背景下的中高段小学生自卑心理调查研究--以成都市武侯区锦里小学和百草园小学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自卑及相关概念 | 第9-10页 |
·自卑的含义 | 第9-10页 |
·自卑相关概念解析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相关理论 | 第10-11页 |
·国内相关理论 | 第11-12页 |
·问卷设计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中高段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因子分析 | 第15-35页 |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并进行统计检验 | 第17页 |
·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 | 第17-27页 |
·公共因子命名 | 第27-29页 |
·因子含义与因子得分 | 第29-35页 |
·演讲与口才、人际关系因子分析 | 第30-31页 |
·体育运动因子分析 | 第31-32页 |
·学业与智力因子分析 | 第32-33页 |
·外貌与形象因子分析 | 第33-34页 |
·目前心理状态、自身能力因子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中高段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差异分析 | 第35-39页 |
·性别差异分析 | 第35-36页 |
·学校差异分析 | 第36-37页 |
·年级差异分析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教育对策与建议 | 第39-44页 |
·构建学校、家庭、自我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模式 | 第40-41页 |
·建立学生的多元考核体系 | 第41-42页 |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学体系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