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0页 |
五、研究的思路和结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2-17页 |
一、国外文献评述 | 第12-13页 |
二、国内文献评述 | 第13-17页 |
第三章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7-23页 |
一、相关激励理论 | 第17-18页 |
(一) 弗鲁姆的期望激励理论 | 第17页 |
(二) 需求层次理论 | 第17-18页 |
(三) 个体行为激励机制 | 第18页 |
二、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一) 绩效考核的定义 | 第18-19页 |
(二) 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 第19-20页 |
(三) 团队绩效 | 第20页 |
(四) 群体竞争 | 第20-21页 |
三、一线生产人员的定义及特点 | 第21-22页 |
(一) 一线生产人员的定义 | 第21页 |
(二) 一线生产人员的特点 | 第21-22页 |
四、绩效考核方法 | 第22-23页 |
(一) 关键指标法(KPI) | 第22页 |
(二) 目标管理法 | 第22-23页 |
第四章 R 公司简介及一线生产员工绩效考核的现状 | 第23-32页 |
一、R 公司的简介 | 第23-26页 |
(一) 行业背景 | 第23页 |
(二) 发展历程 | 第23页 |
(三) 组织结构 | 第23-26页 |
二、R 公司一线员工绩效考核现状 | 第26-32页 |
(一) 绩效考核推行的背景及准备工作 | 第26-28页 |
(二) 绩效考核的体系 | 第28-29页 |
(三) 绩效考核的过程 | 第29-32页 |
第五章 R 公司绩效考核问题研究 | 第32-44页 |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 | 第32页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2-33页 |
三、调查的结果 | 第33-35页 |
四、员工面谈 | 第35页 |
五、问题的整理及原因分析 | 第35-44页 |
(一) 绩效考核推行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 第35-37页 |
(二) 部分考核的指标设计不合理 | 第37-39页 |
(三) 考核中缺乏与员工的沟通 | 第39-40页 |
(四) 考核指标导致短期效益 | 第40-42页 |
(五) 企业文化对绩效考核的不利影响 | 第42-44页 |
第六章 R 公司一线生产员工绩效考核的改进对策研究 | 第44-51页 |
一、弥补准备工作的不足之处 | 第44-45页 |
(一) 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使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 | 第44页 |
(二) 和所有一线员工沟通使理解组织愿景 | 第44页 |
(三) 优化支持绩效管理的薪酬体系 | 第44-45页 |
二、优化部分不合理的考核指标 | 第45-47页 |
(一) 优化数据统计去除OEE 中不可控因素 | 第45页 |
(二) 改善技术员及作业员的考核指标 | 第45-47页 |
(三) 回顾生产流程印刷过程记入效率指标中 | 第47页 |
三、加强与员工沟通 | 第47-48页 |
(一) 征求员工意见,不断改善考核系统 | 第47页 |
(二) 考核过程中及时与员工沟通,考核数据透明化 | 第47-48页 |
(三) 增加考核反馈程序 | 第48页 |
四、建立考核补充机制来消除短期效益 | 第48-49页 |
(一) 设立公司财务目标,明确目标达成后成果全员的分享 | 第48页 |
(二) 对部分人员加入软考核指标,作为长期考核依据 | 第48-49页 |
(三) 合理引导群体竞争使之良性循环 | 第49页 |
五、以人为本完善企业文化 | 第49-51页 |
(一) 建立员工职业规划,重视员工长期发展 | 第49页 |
(二) 组织团体活动,增加培训提高团队凝聚力 | 第49页 |
(三) 设立员工服务基金,使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 第49-51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1-53页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1页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51-52页 |
三、后续的研究方向 | 第52-53页 |
附表一 | 第53-54页 |
附表二 | 第54-55页 |
附表三 | 第55-56页 |
附表四 | 第56-57页 |
附表五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