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4页 |
绪论:问题缘起与研究现状 | 第4-7页 |
第一章:猴的物种分布及其在欧洲的传统印象 | 第7-10页 |
第二章:18 世纪“中国热”时期的情调性评价 | 第10-21页 |
第一节:作为典型中国物种的猴子形象 | 第10-13页 |
第二节:作为异域色情符号的象征寓意 | 第13-21页 |
第三章:从“中国热”潮退到鸦片战争前 | 第21-30页 |
第一节:人猿同源的发现与对中国人形象评价的非人化 | 第21-27页 |
第二节:文化偏见与中国人形象评价的负面化 | 第27-30页 |
第四章:鸦片战争之后的形象固化 | 第30-39页 |
第一节:个案比较:猴子与近代中国人的异域形象 | 第30-33页 |
第二节:从外貌到性格:被异类化的中国人 | 第33-36页 |
第三节:国家民族形象:被动物化的中国人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书目及文献 | 第41-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