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型营养米乳的研制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17页 |
| ·大米资源及其利用 | 第8-13页 |
| ·大米资源 | 第8页 |
| ·大米的营养特性 | 第8-12页 |
| ·国内外大米食品的开发现状 | 第12-13页 |
| ·谷物类液态食品的开发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及其展望 | 第15-1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 ·材料 | 第17-18页 |
| ·测试项目与方法 | 第18-2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53页 |
| ·菌种的筛选 | 第23-26页 |
| ·乳酸菌的产酸曲线 | 第23-24页 |
| ·两菌株发酵最适种间比的确定 | 第24-25页 |
| ·乳酸菌的驯化 | 第25-26页 |
| ·发酵米乳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26-35页 |
| ·水的比例 | 第26-28页 |
| ·蔗糖的添加量 | 第28-29页 |
| ·奶粉的添加量 | 第29-30页 |
| ·单菌种发酵结果比较 | 第30页 |
| ·混合菌种发酵结果比较 | 第30-31页 |
| ·不同发酵时间发酵结果比较 | 第31页 |
|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发酵工艺 | 第31-35页 |
| ·发酵米乳的稳定性研究 | 第35-41页 |
| ·大米淀粉分子糊化前后在偏光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 | 第35-37页 |
| ·大米淀粉分子糊化前后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结果 | 第37页 |
| ·发酵米乳结构的电镜扫描结果 | 第37-39页 |
| ·发酵前后样品的x-衍射图谱和结晶度 | 第39-41页 |
| ·各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44页 |
| ·水的比例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蔗糖的添加量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页 |
| ·奶粉添加量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不同的pH值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发酵稳定模型在其他原料中建立结果 | 第44-53页 |
| ·荞麦中发酵稳定模型建立的结果 | 第45-47页 |
| ·玉米中发酵稳定模型建立的结果 | 第47-48页 |
| ·绿豆中发酵稳定模型建立的结果 | 第48-51页 |
| ·纯木薯淀粉中发酵稳定模型建立的结果 | 第51-53页 |
| 4. 结论 | 第53-55页 |
| 5. 讨论 | 第55-57页 |
| ·乳酸菌培养特性的探讨 | 第55页 |
| ·淀粉老化的探讨 | 第55-56页 |
| ·产品稳定性探讨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